行创造性综合,以回答各种尺度上的实际问题。我们已经遇到了敌人人们很少会故
意制造环境问题。这种做法倾倒有毒废物以及点燃油田只是一些例外情况),然而,
大多数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各地无数小规模和看似微不足道的环境污染行为的总体表
现。不管是偶然的还是故意的,其结果同样是有害的,如局部范围的鱼类中毒和全
球范围的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来说,动机是无所谓的。只是在处理这种影响带来
的恶果时,动机才起作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针对环境采取的大部分
行为也是针对地球的一种实验。虽然视而不见或拒绝解决是政治上简单得多的“解
决办法”,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对我们无意识行为的潜在后果保持清醒的认识。
正如斯坦福大学人口生物学家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曾经巧妙地指出的那
样:“对自然规律的无知绝不是一种借口。”人类因素
全球环境恶化的原因常常被归结为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而使
用了导致土地污染或分割的技术或行为。1971年,保罗·埃利希及当时的加州大学
伯克莱分校能源分析学家约翰·侯德伦(John Holdren)X4此提出了如下的公式:
I一 PAT。即:环境影响(I)是人口(P)、单位人口的财富(A)及所使用的拉术
(T”)三者之乘积。
假如观察者撇开大的或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而只关注局部的环境问题时,上述
三个因素的作用可能不容易观察到。观察范围的不同,可以识别出的影响因素也不
同。从局部来看,可以认为贪官污吏或工业污染是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从大
局来看,日益增加的土地或能源利用以及人口的增长或许会成为主要因素。
我曾经说过,要使我们的分析有用,我们就不能忽略全球变化中人类活动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