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对孟德尔盖棺后成名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有三人几乎同时重新作 出了孟德尔那样的发现。 第一个是德弗里期,他于1900年3月26日发表了同孟德尔 的发现相的的论文; 第二个人是科仑斯,收到他论文的时间是1900年4月24日;第 三个人是丘歇马克, 收到他论文的时间为1900胪6月20日。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他 们也都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这时,他们才清楚,原来自己的工作,早在35年前就 由孟德尔做过了。
对孟德尔发现被埋没的原因分析
有不少生物史学家。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也曾进行了一些调查。但因事情发 生已年深日久,有确凿证据的材料所得无几,尤其关系到人们心理方面的活材料更 难以到手。现据已有材料作如下分析:
历史的局限性 1866年孟德尔发表自己的论文时, 正值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发表的第七个年头。这期间各国的生物学家,特别是著名生物学家都把兴趣转到了 生物进化问题上,而物种杂交问题自然就不是人们瞩目的中心问题了。“这一事实 也许对孟德尔的工作所遭到的命运,起到了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其次,由于历史 条件的限制,当时学术资料不能广泛地交流也是一个原因。如,对杂交问题搜集资 料较多的达尔文,就没有看到过孟德尔的论文。虽然也有人说,即使达尔文看到了 这一成果,也不一定能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意义。但,这样推论是没有多大根据的。 又如,了解孟德尔工作的俄国的施马尔豪森,他本来在自己学位论文的历史部分加 了一个附注,正确地评价了孟德尔的工作。但遗憾的是,当1875年《植物区系》杂 志发表他的论文译本时,删去了加有评价孟德尔工作的附注。这样,就又减少了后 人了解孟德尔工作的机会。
怀疑以至完全不相信这是一项新发现 孟德尔发表他的新发现时, 当时只是一 名普普通通的修士。至于他从事植物杂交的研究,只被人们看作“不过是为了消遣, 他的理论不过是一个有魅力的懒汉的唠叨罢了”。的确,在一个专业学者的眼里, 他还够不上一名地道的生物学家。因为他既没有生物学专业的学历,也没有博士、 教授的头衔。因此,他的具有挑战性的发现,自然不易被人们所相信。从已知的少 数几个看过他论文的人的反映和态度看,怀疑以至不相信孟德尔这个小人物能有什 么新发现,乃是忽视他成果的一个和重要原因。当时了解孟德尔最多的是生物学家 耐格里。孟德尔跟他素来关系甚密,相互交往达七年之久,孟德尔常同他交换种子。 他也是读过孟文的第一个人。然而,正是由于他不仅没有正确地认识孟德尔的工作, 而且还提出种种怀疑和责难,从而成为这桩遗憾后世的科学蒙难案的重要原因。现 已查到,他看过孟德尔论文后,于1866年12月31日给孟德尔的复信。从中可以确凿 地看到他是怎样地怀疑、责难以至忽视了孟的工作。他在信中说:“我认为,你用 豌豆属作的实验还远远没有完成,其实还只是个开端。……能为最重要的结论提出 无可争辩的证明的这样一套试验,决不是已在着手进行了。……你打算在你的试验 中包括其他植物,这是很好的,我相信,从其他品种中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就 遗传性而言)”。他还怀疑孟德尔得出的3:1的规律。如他说:“你应当把数量的 表现看作仅仅是经验的理象,因为它们还不能被证明是合理的”。在耐格里看来, “只有那些在最模糊的专业领域能够作出正确判断的人,才能探究这个问题”。另 一个了解孟德尔工作的A.凯尔纳, 接到孟德尔寄送的论文后,曾给孟德尔写过复 信。但据凯尔纳的助手说,孟德尔的论文在凯尔纳的图书室中压根就没有拆过封。 人们是否可以推论:在凯尔纳的眼中,像孟德尔这样的小人物的文章,简直是不屑 一顾的。
不理解其成果的重要意义 孟德尔的发现本身, 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当时的流 行观念。在当时,传统的遗传学观点是融合遗传理论,而孟德尔的思想则是粒子遗 传;其次,当时在生物学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的观察和实验,而孟德尔用的 是定量的数学统计分析。所以,即使是认真地看过他的文章,如果跳不出传统框框, 也不一定能理解其重要意义。 如H.霍夫曼不仅看过他的文章,而且在自己的著作 中,五处引用了孟德尔的文章,但现在看来,不是没有引到重要的地方,就是有所 误解,总之,没有真正理解孟德尔工作的意义。所以,在霍夫曼的书中完全忽视了 孟德尔的贡献。福克也曾多次提到孟德尔的成果,但他说:“孟德尔所作的很多次 杂交的结果,十分类似于奈特的结果,但孟德尔自以为发现了各种杂种类型之间稳 定的数量关系”。他所否定的正是孟德尔的成功之处,说明他根本不理解孟德尔发 现的意义。他的提到孟德尔,不过是因为孟德尔培育成了植物杂种,不得不得一下 而已。
教训和启示
埋没孟德尔发现一案,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今天,孟德尔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及其光辉业绩已被充分肯定,以他的成果为基础的遗传学也已取得辉煌胜利。然而, 我们不应忘记,忽视孟德尔发现的代价是沉重的,它也许使生物学的发展延缓了几 十年。难道我们不应从中悟出应有的教训,找出以古鉴今的富有启发性的道理,以 便今后不犯或少犯同类错误吗?
警惕传统观念的束缚 有些人认为孟德尔的发现是早产儿, 它超越了时代的认 识水平,因此被埋没是必然的。然而,我们却认为,孟德尔的发现不被理解从而导 致被埋没,主要应归咎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理由是,孟德尔的课题当时已经摆到了 人拉的面前。至少有向个人的工作接近于孟德尔的结论(参阅斯多倍《遗传学史》, 第126-138页, 第189页),其中甚至包括人所共知的达尔文,他关于金鱼草的杂 交实验距离孟德尔的结论只差一小步。这充分说明,孟德尔的发现决非偶然的早产 儿,而是具备成熟的历史条件的。上述几个人和看过孟德尔论文的人,之所以没有 作出孟德尔那样的结论和没有认识到其意义,主要因为他们没有冲破传统观念的束 缚和跳出传统的定性方法的局面。而孟德尔的成功,正由于他的老框框少些,所以 才有可能冲破当时的研究方法和流行的遗传学观念,不受干扰地从客观的实验事实 中引出应有的结论。
传统观念作为人们认识的一种惯性,对于保持人的认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 积极的意义,但对于科学创新来说,却是一个大敌。历史上有很多新发现,常常由 于束缚于传统的旧观念,碰到鼻子上而被忽视和否定。科学的一大不幸就在于:人 们常以怀疑和抵制新概念、新学说的心理。一种新学说出来,人们常以种种方式来 反驳、嘲笑、吹毛求疵,求全挑剔、不理睬,以至拒之千里之外;相反,则安于原 有的框框、迷恋于流行的观念。孟德尔事件,不过是又一次证明,抵制新发现、新 学说是人类难克服的“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因此,科学工作者要时刻提醒自 己,不要被传统观念捆住手脚,要时刻牢记一个平凡的真理: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科学的胜利在于冲破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