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摆正小人物和权威的关系 人世间有些事是不太公平的。 本来科学史上的很 多重要发现,是由开始不出名的小人物作出的,权威是由小人物变成的。然而,人 们却养成了一种迷信权威、漠视小人物的偏见。孟德尔的发现被埋没的悲剧,也在 于他当时是一个小人物。可以设想,如果他当时是个权威,他的论文就会被多种刊 物争相登载,他的实验就会被很多人重复,他的结论就会被许多人研究、讨论以至 接受。从科学史方面看,漠视小人物的成果是相当普遍的理象。就是在今天,我们 也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容易重视和相信权威的话,包括他们的部分错话;容易忽视 小人物的成果,甚至是一件了不起的成果。特别是些权威们,他们切身体会到一项 真正的科学发现不是轻而易得的,所以也不轻易相信一项新发现。虽然这里是有一 定道理,但是也不尽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也可以看到有那样一些权威,他们在 谈论自己的研究或某项工作时,是那样津津乐道,而当听取或阅读别人的,特别是 初出茅庐的小人物的论文时,则不断摇头蹙眉,表现出一种极不耐烦的样子。总之, 在科学史上,由于权威漠视小人物从而扼杀或埋没了重要发现的例子是很多的。因 此,在浩瀚的书林文海中,正确地评价和识别一项科学新发现,有时同这一发现本 身同样重要。所以说,在向科学的进军中,不仅需要有不拘一格发现人才的伯乐, 同样,也需要不以资历取人、不以人废言、独具慧眼、能识别科学新发现的伯乐。
孟德尔蒙难的教训告诫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摆正权威和小人物的关系。历 史的辩证法证明,盖世权威难免一失,无名小辈常有所得。因此,正确的态度应该 是:既尊重权威,又不忽视小人物。
要满腔热情地对待科学新发现, 新学说 孟德尔蒙难记和类似的事件说明,一 项科学上的新发现被人们所承认,是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这不仅是因为需要战胜传统观念的抵抗、需要克服许多世俗偏见,还因为新发现本 岙,在开始往往是不完善的。这种不完备性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可能成 为反对自己的口实。现在已经知道,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也是不完善的,他没有估计 到性连锁现象的存在。因此,为了今后不再重演孟德尔式的悲剧,尽理避免在科学 征途上人为地设置障碍,使科学事业得以顺利发展,我们应自觉地以满腔的热情来 对待科学上的新事物。所谓满腔热情,并不是要求对任何一项科学新发现都不加分 析地、简单地予以承认。因为声称新发现的,并不都是正确的和真实的。而是要求: 对与传统观念大相径庭的新发现或新学说,绝不要轻率地、简单地加以否定,或者 放置一边不加理睬。只要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就应允许公开发表,让大家来 讨论、鉴别。即使经过讨论、证明是错误的,也会对科学有利,因为它可以避免人 们重蹈复辙。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扫校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十七章 永远的遗憾
——DNA遗传本性的发现者为什么未获诺贝尔奖
在现时代, 对于受过遗传学教育的人来说,脱氧核糖核酸(简称为DNA)是生 物遗传信息的载体,这似乎已是一种常识。然而就在五十多年前,当艾弗里O.T. Avery, 1877-1955)及其同事于1944年发表这一理论时,却引起了遗传学界的极 大惊讶和怀疑。直到50年代中期,这一理论才为遗传学界普遍接受。这样,年迈的 艾弗里也没能等到这一天便溘然长逝而失去了荣获诺贝尔奖的机会。这实在是本世 纪科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格里菲斯等人的奠基工作
发现DNA的遗传功能, 始于1928年格里非斯(P.Grif-fith)所做的用肺炎双 球菌感染小家鼠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