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世纪以后,很多知名人士站出来为蒙田的话作证。1943年,IBM公司的董事长托马
斯.沃林胸有成竹地告诉人们:“我想,5台计算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另一位无声
电影时代造就的富翁哈里.华纳,在1927年坚信:“哪一个家伙愿意听到演员发出声
音?”而蒙田的同胞福煦元帅,这位法国高级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军总司
令,对当时刚刚出现的飞机十分喜爱,他说:“飞机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但毫无军事价
值。”
我知道能让蒙田深感愉快的证词远远不止这些。这些证人的错误并不是信口开河,并不
是不负责任地说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他们所说的恰恰是他们最熟悉的,无论是托马
斯.沃森,还是哈里.华纳,或者是福煦元帅,都毫无疑问地拥有着上述看法的权威。问题
就出在这里,权威往往是自负的开始,就像得意使人忘形一样,他们开始对未来发表看法
了。而对他们来说,未来仅仅只是时间向前延伸而已,除此之外他们对未来就一无所知了。
就像1899年那位美国专利局的委员下令拆除他的办公室一样,理由是“天底下发明得出来
的东西都已经发明完了”。
有趣的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未来却牢牢地记住了他们,使他们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刊的
夹缝里,以笑料的方式获得永生。
很多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不知道的事就不要说。”这似乎是谨慎和谦虚的质,而且
还时常被认为是一些成功的标志。在发表看法时小心翼翼固然很好,问题是人们如何判断知
道与不知道?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大加议论,人们习惯於在自己知道的事
物上发表不知道的看法,并且乐此不疲。这是不是知识带来的自信?
我有一位朋友,年轻时在大学学习西方哲学,现在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有一个十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