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们看见武昭仪的脸乍然变色,看见武昭仪跪地而泣,如果这只香袋让皇后勾起伤心 之事,那就是我的死罪了。如果香袋上的凤让皇后出此凶言,我就该将这五只手指连根斩 断。那是武昭仪初回宫门时的事情,曾几何时,王皇后视武昭仪如帘后密友,她们携手合作 疏离了高宗对萧淑妃的宠溺,高宗对美貌的伶牙俐齿的萧淑妃日益冷淡,有一天宫女们听见 萧淑妃在皇子素节面前诟骂武昭仪,不在庵寺里好好地超度先帝英灵,倒跑回宫里八面玲珑 来了?萧淑妃对她嫡出的皇子素节说,素节,你记住武昭仪是个害人的妖魅,千万别去理睬 那个害人的妖魅。
御医们发现武昭仪返宫前已经珠胎暗结,半年后武昭仪平安地产下了高宗的第五个儿 子,御医们记得武昭仪分娩后的笑容如同五月之花,灿烂、慵倦而满足,而守候在产床边的 昭仪之母因狂喜万分而放声大哭。御医们看见武昭仪的手在空中优美地滑动着,慢慢地握住 母亲杨氏的手。替我看住皇子,武昭仪对母亲说,别让外人随便靠近他。新生的男婴被高宗 赐名为弘。嫔妃们在午后品茗闲谈时议论起武昭仪和她的男婴,谈论起她与天子独特的情 缘,她们认为后宫六千没有人会比武昭仪更走运了。王皇后未曾生育,庶出的太子忠只是她 的义子。宫人们都知道太子忠的生母刘氏是东宫膳房里守火的婢女,聪明泼辣的萧淑妃多年 来一直纠缠着高宗改立素节为太子,理由就是太子忠的卑微血统有辱皇门风范,但是任何人 都可以将此理解为萧淑妃对后位的凯觎,太子之母终将为后,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这也 是王皇后与萧淑妃明争暗斗的根本原因。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的,一后一妃的斗争偃旗息 鼓了,宫女们发现形同陌路的皇后和淑妃突然频繁地往来作客,而皇后不再与武昭仪在后花 园携手漫步了,敏感的宫女们意识到后宫之战已经起了波折,原来的后、嫔联手已经演变成 后、妃对嫔的罕见模式了。谁都清楚王皇后与萧淑妃现在有了共同的目标,那是高宗的新宠 武昭仪。
皇后与淑妃在高宗面前对武昭仪的诋毁最后全部传回武昭仪的耳中,这也是诋毁者始料 未及的,传话的人不仅包括武昭仪以恩惠笼络的宫人,也包括高宗本人。高宗厌恶地谈到皇 后与淑妃,他说,我讨厌饶舌的搬弄是非的女子,她们令我想起争抢食钵的母鸡。武昭仪 问,陛下觉得我是争食的母鸡吗?高宗摇了摇头说,不,依我看尼庵二年让你懂得了妇道, 也让你悟透了让天子臣服的诀窍。武昭仪凄然一笑,她的双手轻轻地揉捏着天子的肩背,我 做了什么?其实我什么也没做,皇后淑妃用不着迁怒于我,我只是每天想着如何让陛下快乐 安康,只是为陛下多添了一个儿子罢了。高宗在后、妃、嫔的三角之战中始终站在武昭仪的 一边,宫人们猜测个中原因,高宗也许对武昭仪的两年尼庵生涯怀有几分歉意,始乱终弃而 后亡羊补牢,这对天性温善的高宗不足为怪,但是更多的人赞美着武昭仪的品貌学识,他们 预感到一个非凡的妇人将在太极宫里横空出世。女婴公主思在一个春意薰人的日子死在摇篮 里,其死因扑朔迷离,也使后宫的红粉之战趋于白热化。武昭仪的母亲杨氏发现女儿不喜欢 她的女婴,女婴无法像皇子弘一样为其母亲增添荣耀和希望,杨氏理解女儿厚此薄彼的拳拳 之心,但杨氏怀疑那天无意窥见的死婴内幕是一个梦魇,杨氏情愿相信那是一个梦魇而不相 信自己的眼睛。王皇后来看望新生的小公主,王皇后总是满腹心酸却要强颜欢笑,到宫中各 处看望嫔妃们生的皇子公主是她的一部分日常生活,那天武昭仪称病未起,王皇后径直去摇 篮边抱起女婴逗弄了一番,女婴大概不喜欢陌生人的抚爱,她始终哼哼地啼哭着,杨氏在屏 风后面窥见王皇后终于皱着眉头放下了女婴,王皇后顺手在女婴的腮部拧了一把,不识好歹 的货,王皇后低声骂了一句就气咻咻地往外走,杨氏看见她的一块丝帕从袖管间滑落在地。
随后连通武昭仪寝房的暗门轻轻打开了,杨氏看见女儿媚娘满面潮红地出现在公主的摇 篮边,她赤着脚,抚颊观望四周,其目光恍惚而阴郁,杨氏看见她弯腰捡起了王皇后遗落的 丝帕,看见她以一种类似梦游的姿态将丝帕横勒在女婴的颈喉处。饱经沧桑的杨氏咽下了她 的惊骇之声,她怀疑女儿在梦中或者是自己在梦中,但眼前亲母杀婴的一幕使杨氏晕倒在屏 风后面,不知隔了多久,杨氏苏醒过来,她听见女儿媚娘凄厉疯狂的哭叫声,听见侍婢们惶 乱奔走的脚步声,有人说,怎么会呢,只有皇后刚刚来看过小公主。
母亲杨氏除了陪着女儿哀泣外噤声不语,她知道这是女儿对皇后不惜血本的一击,但她 惊异于女儿采取了如此恐怖的割肉掷敌的方式。受惊的老妇人在神思恍惚中再次想起袁天纲 多年前的预言,预言在女儿媚娘身上是否开始初露端倪?几乎所有的宫人都断定是王皇后扼 死了武昭仪的女婴。高宗也作出了相似的判断,他看着病卧绣榻悲痛欲绝的武昭仪,心中充 满怜爱之情,而对于皇后的厌憎现在更添了一薪烈火,高宗当时就驱辇直奔皇后寝殿,龙颜 大怒,对皇后的质问声色俱厉。皇后身边的那些宫女看见皇后泣不成声地为自己申辩着,终 因过度的悲愤而扑进她母亲柳氏的怀中,王皇后边哭边说,我把妖狐领进宫中,倒给自己惹 了一身的骚气,我是钻了武照的圈套了。
宫人们看见高宗最后将一块丝帕掷在王皇后脚下扬长而去,他们敏感地意识到皇后已经 处于一种风声鹤唳的险境。从此春风不度东宫,失宠的皇后再失尊严,终日在病榻上诅咒红 粉祸水褒姒妲已,东宫里有人向武昭仪密报了皇后的指桑骂槐,那几个宫人也许是最早预测 了废后风波和东宫新后的聪明人。长孙无忌等朝廷重臣发现高宗的废后之念已经像看不见的 陀螺愈转愈急。每当高宗在长孙无忌面前言及废后之念,长孙无忌的眼前就浮现出武昭仪眼 神飘飞沉鱼落雁之态,作为王朝的倨功之臣,无忌从不掩饰他对那位先帝遗婢的微言贬语和 一丝戒备之意,当高宗向无忌夸赞武昭仪的贤德才貌时,长孙无忌不置可否地回忆着先帝太 宗的临终托孤,他说,皇后出身名门世家,在宫中一向恪守妇道礼仪,陛下何以将皇后置于 大罪之中?高宗说,皇后杀了昭仪的女婴,长孙无忌淡然一笑说,后宫裙钗之事从来是一潭 深水,水深不可测,皇后杀婴毕竟没有真凭实据,陛下不可全信。高宗面露愠色,话锋一转 谈及夏天以来恒州、蒲州及河北各地的洪水之灾,言下之意王皇后的命相给社稷带来了灾 难。长孙无忌惊异于天子的奇谈怪论,他怀疑那是出自武昭仪之口的枕边聒噪。长孙无忌不 无悲凉地想到天子之心犹如八月云空变幻无常,臣相们的忠言贤谏往往不敌红粉妇人的一句 枕边聒噪。长孙无忌有一天在御苑草地上与武昭仪邂逅相遇,昭仪正带着三岁的皇子弘跳格 子玩,长孙无忌注意到丧女不久的昭仪已经再次受孕。她的恃宠得意之色恰似挡不住的春 光,三分妩媚七分骄矜。宫礼匆匆,长孙无忌难忘武昭仪朝他投来的幽暗的积怨深重的目 光,此后数年,那种目光成为他峨冠白发之上的一块巨大的阴影。
几天以后长孙无忌在家中意外地为天子接驾,高宗带着武昭仪和十车金银厚礼突然驾临 长孙府,其用意昭然若揭。长孙无忌在盛情款待天子之余,冷眼观察武昭仪的一言一行,他 不得不承认这个女子在宫中二十年已经练就了某种非凡的本领,微笑、谈吐和缄默都像精妙 的乐伎,她在高宗身旁是一朵天生的出水芙蓉。据说高宗在长孙家的酒宴上明确告诉长孙无 忌,他要废黜王皇后而立武昭仪为后,长孙无忌王顾左右而言他。但武昭仪临别前微笑着告 诉无忌,她已奉诏修撰《女则》,就像太宗时代的长孙皇后修撰《女训》一样。无忌读懂了 武昭仪唇边的神秘的微笑。他知道一切都已无可挽回了。宫闱奇事都是连环结,武昭仪的 《女则》是一个结,当高宗有一天向朝臣们谈起他想在贵、淑、贤、德四妃之上另立宸妃 时,朝臣们知道那并非天子的忽发奇想,他们看见了武昭仪的纤纤玉手如何灵巧地编织着这 些连环结。长孙无忌和他的同盟者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合力劝阻了高宗的计划,但是长孙 无忌们不能劝阻武昭仪的那只手,没有人知道武昭仪的连环结已经准确无误地套住了王皇后 的那顶凤冠。也许是王皇后自己撞在一柄锋利滚烫的剑刃上了。大唐皇室对于邪教巫术从来 都是深恶痛疾,那么王皇后为什么去密召巫女进宫大行厌胜之术呢?王皇后是否没有意识到 由此带来的危险?她身边的宫女后来说,皇后其实是早就处于不死不活的幽闭状态了,唯有 巫女们的跳神之舞和咒语喊魂使她脸上复归红润,是她的母亲柳氏在秘密而狂热地张罗那些 厌胜之术。武昭仪对皇后宫中的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有一天她忧心忡忡地向高宗禀报了皇 后和她母亲柳氏沉迷于邪教巫术的消息,高宗大怒之下派数名宦官前往皇后宫中搜寻罪证, 宦官们在一个暗殿里找到了他们需要的东西,白磁香炉、清水、黄酒、牲畜骷髅,更重要的 是一个刺满了铁钉的桐木人。宦官们看见桐木人身上用黑漆写了四个字:昭仪武照。据说王 皇后从病榻上挣扎着爬起来,朝领头的宦官脸上了一记耳光,随后就昏倒在地上了,而皇后 的母亲柳氏在激愤之中抓破了自已的脸,她将血涂在宦官们的黄袍上,嘴里喊着,拿这个回 去向武昭仪缴功领赏吧。
高宗对皇后的惩罚最初留有余地,他下令将皇后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逐出宫外,而王皇 后幽禁于皇后宫中,只是中书令柳,皇后的舅父,曾经身居高位的朝廷红人,先是易职于吏 部尚书,继而又受皇后所累贬任遂州刺史,柳离京去往遂州,据说在驿路酒铺中泄露了武昭 仪曾是先帝侍妾的宫中隐私,愤怒的高宗下诏命令柳掉转马头,将其贬往更其遥远更其荒凉 的荣州去了。
柳悲哀的旅程,也曾是朝臣官吏们的一个话题,许多人从中闻说后宫群芳失色,唯有武 昭仪一枝独秀,武昭仪已经把王皇后和萧淑妃推上了万丈悬崖,武昭仪涂满蔻丹的手指弹乱 了高宗的心弦。人们现在拭目以待,昭仪之手是否能将那些眼中钉一一拔除,譬如长孙无 忌,譬如三朝老臣褚遂良,又譬如侍中韩瑗和新任中书令来济,那些被称为无忌派的朝廷势 力,他们正合力抵御着高宗的换后计划,因为他们普遍同情王皇后而视武昭仪为天子身边的 红粉祸水。长孙无忌的政敌们在换后问题上却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多次 上奏天子请求废黜旧后立武昭仪为后,与其说许李诸吏是迎合天子欢心,不如说那是朝廷派 系之争中的一个筹码。所以又有人说,武昭仪的封后之梦梦亦成真,其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 和,也可以说得益于朝廷政要间的倾轧和派系之争。萧淑妃有一天去皇后宫中探视幽禁中的 王皇后,两个伤心人便抱头痛哭。萧淑妃说起武昭仪时咬牙切齿,眼睛里的泪水和怒火交替 出现。她对王皇后说,岂能让那个贱婢荡妇在宫中八面玲珑?我要跟她拚个鱼死网破。
但是萧淑妃拚斗的方法无疑是笨拙的失去理智的。萧淑妃差侍婢珠儿给武昭仪送去一碗 燕窝羹,武昭仪接过燕窝时脸色已经变了,她佯笑着审视珠儿的表情,珠儿不明就里,听见 武昭仪说,珠儿,这碗燕窝我赏你喝了,珠儿就真的谢了恩退到一边把一碗燕窝都喝了。宫 女们眼睁睁地看着珠儿在十步之内惨叫着倒在花坛上,嘴里喷出一滩黑血。武昭仪站在台阶 上目睹了珠儿服毒身亡的整个过程,她的神情看上去平静如水,有宦官跑来询问如何处置中 毒的珠儿,武昭仪说,这还用问?把她送还给萧淑妃。就有人手忙脚乱地抬走了珠儿。武昭 仪这时候发出了幽幽的一声叹息,她对周围的宫人说,珠儿也够愚笨的,够可怜的,什么样 的主子使唤什么样的奴婢,这话是千真万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