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哥哥,”诸葛亮说,“你到底为啥坐在那儿不进车厢避避雨呢?”
“你看不见吗?”诸葛瑾说着,用手指着车厢上那块写着“不准吸烟”的通告牌,“亏他们想得出,给我送来的是一节里面不准吸烟的车厢呢!”诸葛方和诸葛亮都大笑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诸葛亮告诉儿子:“许多人的敬业精神是值得称颂的。但是,如果对工作过于狂热,以至于不能摆脱的话,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病态了。我也悔恨自己以前在这方面考虑的太少了,以致于落下了现在这样糟糕的身体。”
诸葛亮告诉儿子,自己比诸葛瑾伯伯强不了多少,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老板一定喜欢这样诸葛方这样的雇员:天天超时工作,即使是周末;或是,将工作带回家去做,对增多的工作毫无怨言。诸葛亮发现自己日夜埋首工作,压力过大,身体有些吃不消了;有时候,他甚至有“工作奴隶”之感。
诸葛亮对儿子坦言:“虽然我的一些成就让人刮目相看,我却想不透大家夸赞我什么。我这辈子一直都在努力成就这样或那样的事,可是现在我却怀疑‘成就’究竟是指什么了。我永远在压力下生活,没有时间结交真正的朋友。就算我有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结识朋友了。我一直在用工作来逃避必须解决的个人问题,所以我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地去完成,不给自己时间去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工作。这真是疯狂。假如时间可以退回去10年,我会早一些放慢脚步考虑一下,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感觉匮乏了。
“不少人抱持错误的工作观念,以为他们在办公室逗留的时间越长,拼命工作,必然得到上司的赏识,平步青云。不料事与愿违,上司未必会欣赏这种盲目苦干的态度,同事也会讥讽这种人具有自虐倾向,是一个工作狂。
“须知道,工作过度,以致身心皆疲,徒然令表现差强人意,对己对公司未必有好处,没有上司对一部工作机器予以信心与愿望,但人有时会掉进自己所设下的陷阱里,矫枉过正,患上工作狂也不晓得,越是自我要求严格,越容易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因循苟且,对自己事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阻碍。凡事尽力而为之,同时也要量力为之,假如你对工作像着了魔一样,无法自拔,你要特别留神,避免坠进恶性循环中,你要慢慢地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尝试把对工作的狂热,转移到其他运动上,尽情享受个中的乐趣。”
诸葛亮最后根据自身的体会告诫诸葛方:“放慢脚步,享受真正的生活。”
诸葛方想: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匆匆忙忙的人。可是想找到真正的生活却要大费周折。现代人都不得不发挥才能并且在各自不相上下却又彼此矛盾的价值中做出选择:既希望保持人际间的感受,又不能放弃积极进取、事业有成;既希望自己感觉机敏,同时又要不失坚忍自若。可是……
诸葛亮好像看出了儿子的疑惑,接着说:“为了成功而努力工作没有什么不对,但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懂得在工作与休息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休息并不代表懒散。休息是为再一步工作做好心理上及生理上的准备。休息帮助一个人尽快恢复消耗的体力和精神,令他工作更起色。”
第十课 维护健康重身体在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
诸葛方问诸葛亮:“爸爸,是不是我们在工作中感到累了就要及时休息呢?”
诸葛亮说:“感到累了固然需要休息;实际上,更明智的做法是:在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
望着儿子惊异的表情,诸葛亮耐心解释了起来。一般来说,保持健康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使你本人充满活力,而保持充沛的活力的方法则在于防止疲劳,防止疲劳最重要的方法则是休息。的确,休息能够让你在清醒的时候做更多有效率的事。
诸葛亮说:“我们为什么要讨论防止疲劳的问题呢?很简单,因为疲劳容易使人产生忧虑;疲劳会降低身体对一般感冒和疾病的抵抗力;疲劳同样会降低你对忧虑和恐惧等等感觉的抵抗力。”
在二次大战期间,丘吉尔已经60多岁了,还每天工作16个小时,指挥作战,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诀在哪里?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点,看报告,口述命令,打电话,甚至举行很重要的会议。吃过午饭以后,上床睡1个小时。到了晚上,在8点钟吃饭以前,他要上床睡2个钟点。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劳,因为事先就防止了。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可以很有精神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后。
诸葛亮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情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棒球名将康黎·马克说,他每次出赛之前如果不睡一个午觉,到第5局就会觉得筋疲力尽了。如果他睡午觉,哪怕只睡5分钟,也能够赛完全场,一点也不感到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