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利用孙氏《物理论》辑本时,必须格外小心,最好是参照叶德辉《傅子·订讹》或严可均《傅子·叙》以后,再作计较。
2.王仁俊辑《物理论》并"补遗"晚清王仁俊辑成《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9月据上海图书馆藏稿本影印出版。其中"子编·儒家类"收有杨泉《物理论》69 条,其后又附《物理论补遗》3 条,共计72 条文字。王辑比孙辑所收见少,而且也将"武英殿"本《意林》中混入《物理论》中的部分《傅子》文(38条),仍误以《物理论》文收入。这个稿本所辑,没有增出孙辑的新资料。另外,孙星衍之后,王仁俊之前,还有一种《物理论》辑本,是黄爽所辑,清道光年间刊于"汉学堂丛书"中。民国年间又有修补后刊印的"黄氏逸书考"版本。黄辑本价值不大,不再细说。
3.马国翰辑《太元经》一卷清光绪九年(1833 年)刊印的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卷六八"儒家类",收入《太元经》一卷。佚文辑得14 条。前7 条即《意林》卷五中杨泉《太元经》6 条文字,马氏将第6 条分成两条而成;后7 条是从《太平御览》中新辑入的。马氏在卷前称:"考《太平御览》亦有引《太元经》而不见子① 关于严可均不辑杨泉《物理论》一事,牵涉到严可均原先与孙星衍兄弟 商议共成唐以前文的一段始末。可参阅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册第853 页、854 页有关此事内幕的介绍评论。云书中者,皆此书之佚文也,并辑为卷。"也就是说,《御览》只出《太元经》,未出作者杨泉,马氏以为这些文字在扬雄《太玄经》中不见,必是杨泉《太元经》之佚文。
4.严可均辑赋辞7 篇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七五所辑杨泉作品是:《五湖赋》,《赞善赋》,《养性赋》,《蚕赋》,《织机赋》,《草书赋》,《请辞》。
遗憾的是,严可均鉴于孙星衍《物理论》辑本已刊行,而他二人在协作辑件过程中分道扬镳,"不屑享人之成","《全三国文》卷三五于杨泉《物理论》不辑只字,不按片语,一反通例"①。严氏所为固然避嫌,却不免遗漏,亦有不尽负责之处。除《物理论》文不辑外,《太元经》佚文也一并不收,也是严辑不够完善的地方。
综上所述,杨泉《物理论》文,可据孙星衍辑本,并参考叶德辉《傅子·订讹》与严可均《傅子·叙》,混入的《傅子》文应加识别,漏辑的文字(即"武英殿"本《意林》中列入《傅子》下12 条)应予增补;《太元经》文,可据马国翰辑本;文学作品,则见于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七五所辑。这就是我们考察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