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傅玄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这是一首游仙诗。上谒天门拜玉皇问神仙,俯看故乡心戚戚思悠悠,无① 傅玄另一首题为《云歌》的诗曰:"白云翩翩翔天庭,流景仿佛非君形。 白云飘飘,舍我高翔;青云徘徊,为我愁肠。"人们一般理解成情诗看待,此诗 与《白杨行》甚相似,当力行写下得志的愁苦心情,用的是比兴手法。
  奈中驾龙逍遥,难遣惆怅眷恋之情。这正是屈原《离骚》诗中表达的上下求索的意境。句式的参差变化,用韵的频繁转换,形象的瑰奇超绝,都使得全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魏晋诗坛上,这样的作品弥足珍贵!
  总之,以上这几首诗与傅玄的其他诗作的风格迥然不同。内容上以抒写自身不得志而苦闷的情思为主,形式上不拘一格,手法多样,语言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果不了解傅玄曾在曹魏正始年间遭受迫害的处境,而误将这些作品置于西晋开基以后去索解,很容易漠视其中真实的意蕴,认为只是拙劣的模拟,不加理睬。这是我们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明清两代诗论家称誉傅玄诗作时,最流行的看法是"善言儿女之情",如明张溥《傅鹑觚集·题辞》就是如此概括的。清陈沆《诗比兴笺》里虽不完全赞同这一概括,但他又从拟古上立论,也没有说到要领上不说,还乱加猜测,使人无法接受。傅玄生性刚直,又关心政治,写出了《傅子》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政论文,如果说他写诗只是"善言儿女",成了另外一副面孔,那就很令人奇怪。这个问题留待后面单独讨论。这里,我们只想指出:傅玄确实写了不少以妇女为题材的诗作,这是事实,而且这些诗作显得有特色,这也是事实;但是,他同样写了表现现实、反映个人情志的诗作,其中的思想意义不容忽视,这更是事实。
  (二)借古题咏古事、咏古意
  魏晋以后,乐府诗"借古题咏古韦",带有咏史的性质,而"借古题咏古意",却显示出拟古的面目。前者在概括历史故事的同时,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者在拟写前人之作时,力求在风格、语言等形式技巧上达到乱真的程度。所以,虽然同是借用古题,但诗作的面目是不相同的,彼此的性质是不能以同一尺度衡量的。这一点我们务必要认识清楚。
  傅玄乐府诗"借古题咏古事"的作品,有《惟汉行》、《秋胡行》二首、《秦女休行》等。其中,《秦女休行》写得最精彩,历来为人称道。诗曰: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烈义,观者收泪并慨慷。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烈女直造县门,云父不幸遭祸殃;今仇身以分裂,虽死情益扬;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不能成。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夫家同受其柞,子子孙孙咸享其荣。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
  关于这首诗,我们想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诗中本事。傅玄之前,汉未魏初诗人左延年有一首《秦女休行》诗①,叙述一名叫秦女休的少妇,为家族报仇杀人,行刑前"赦书下"而得免一死。这个故事与傅玄所咏,确有相似之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二诗所咏为同一故事,即皇甫谧《列女传·庞娥亲传》中反映的曾发生在汉末灵帝光和二年(179 年)的一桩真实案件。②但是,宋郭茂情《乐府诗集》卷六① 见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五所载。
  ② 胡适《白话文学史》新月本第84 页讲:"这两篇似是同一件故事。"只 是怀疑,不敢肯定。吴世昌先生《(秦女休行》本事探源》(《文学评论《1978 年第5 期)、《答俞绍初君的"质疑"》(《文学评论一有此诗"解题",认为傅诗"与古辞义同而事异",即左诗、傅诗所咏不是一件事。多数学者都赞同这一看法。例如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年版)、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等论著,就是如此。近些年来,大家仍普遍认为,傅诗所咏与皇甫谧《庞娥亲传》(文见《三国志·庞淯传》裴注引)的记载有关,而左诗另有所据。①我们赞同左诗、傅诗"义同而事异"之说。
  第二,傅玄了解本事的途径。根据皇甫谧《庞娥亲传》文交代,庞娥亲复仇义举曾轰动一时,在汉未朝野广为流传;安定人梁宽曾写过传文,皇甫谧是在梁宽传文基础上加工而成并增人评论文字的。梁宽在《三国志·杨早传》中有点滴记载,他于建安十七年(212 年)参加过讨马超的战事;皇甫谧《庞娥亲传》又交代梁宽后来人魏,官至袁门侍郎。至于皇甫谧所成《列女传》的时间,拙文《谈皇甫谧的<列女传>》 ②认为是作者早期的作品,从现可辑得的26 篇传文来看,大多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最晚的作品是《夏侯文宁之女》(见《三国志·曹爽传》裴注引),接触到了高平陵事变,所以《列女传》在正始年间即皇甫谧35 岁之前己大体完成。傅玄看到庞娥亲的事迹,或在东观修史时见到过官方记载,或看到过梁宽写的传文,或见到了皇甫谧的新传文,这都有可能,但不论哪种途径,工始年问他读到了这段记载。《秦女休行》写于正始中。
  第三,《秦女休行》诗增出的内容。皇甫谧传文详细写了庞娥亲立志复仇的准备和行动过程,交代了杀死仇人李寿后"归罪有司",使观者慷慨、县长解印、刑尉同情等细节。这些内容在傅玄诗中夹叙夹议,都有交代。但是,肉土成泥、血溅飞梁这一场面,却是傅玄诗中独有的,突出了这场生死搏斗的惊心动魄,显示了娥亲的"猛气"。傅玄评论道:"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井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赞颂的倾向更为鲜明。
  总之,《秦女休行》诗借古题咏古事,不仅仅是客观地复述,而重在"歌咏高风",主观上是要为这种义烈壮举扬名的。汉末三国时代,私人复仇的事较为普遍。这与社会风尚重孝的道德观念有关。但是,已嫁女子为父兄报仇,而且她还有"男兄弟",却能挺身而出,大义凛然,这就超出了"孝"的范畴,而是一种伸张正义的举措。傅玄对此给以高度赞扬。明清两代诗论家于此诗均有评骛。胡应麟言其"辞义高古"(《诗薮》),陆时雍称其"情生于文,文生于情"(《诗镜总论》),陈祚明许以"音节激扬,古质健劲"(《采菽堂古诗选》)。其实,这首诗的意义与价值,何止是"高古","健劲"而已!后面我们还会再谈到此诗不寻常的地位。
  《惟汉行》这一题目是曹植先用的。傅玄借以写楚汉相争时的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诗中抓住刘邦性命危急时刻樊啥救主一节,重笔刻画渲染,点丛刊》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80 年版)二文,则进一步肯定"二诗所咏其实是指同一故事",并坚持 这一看法。
  ① 详叁俞绍初《(秦女休行本事探源)质疑》(《文学评论丛刊》第5 辑)、左溟《关于(秦女休行》讨论的一封信》(《文学评论丛刊》第9 辑,1981 年)、赵开泉《"秦女休"释辨》(《甘肃师大学报》1981年1 期)、葛晓音《左延年<秦女休行>本事新探》(《苏州大学学报》1984 年第4 期)诸文。② 载《学林漫录》第11 集,中华书局1985 年8 月版;又收入拙著《中国古代文学论集》.黄山书社1992年版。
  出"健儿实可慕,腐儒安足叹"的主旨。可以说,这是通过诗的艺术形式,形象地"评断得失",反映他对"三史故事"的一点看法。这也是《傅子·举贤》篇援例以明之理:不拘一格,拔奇才于寒微,大业可成。
  《秋胡行》二首,同写《西京杂记》里的秋胡戏妻故事,四言的一首(除首句"秋胡子"外)述评简洁,五言的一首铺叙稍多。这一乐府题,曹操、曹植父子写过,不及秋胡事,而是借以为题,抒写时事情志的。傅玄则开始使题目与古事相合。从此以后,历代诗人写秋胡本事的诗作比比皆是。傅玄称道的秋胡妻这位"节妇""洁妇",唐代起又被移人小说、戏剧中反复表现,历久不衰。
  以上是借古题旧题写古事本事的诗作情形。接下来,再简单说说借古题写旧意的拟古诗作。这类作品有《艳歌行》、《西长安行》、《美女篇》、《有女篇》等。《艳歌行》(日出东南隅)几乎与汉乐府《陌上桑》全然雷同,增入的说理文字又破坏了原诗质朴浑然的本色。《西长安行》也大体与汉乐府《陌上桑》相似,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美女篇》步了汉武帝时李延年歌辞的后尘,《有女篇》又与曹植《美女篇》的写法没有多大区别。上述这四首诗作不是成功之作。后代评论家对这类拟古之作,或褒以"借他酒樽,浇我块垒"(陈沆《诗比兴笺》语),或贬以"大是笑次","尤有可厌者"(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语),都不够实事求是。正如王瑶先生揭示的那样,拟作别人的作品,"原来只是为了练习属文",是"不成熟的习作而已"①。这些作品无疑是傅玄早期习作,而已曹魏时期拟古之风刚兴,还缺乏经验积累,没有明确的艺术准则,拟作就仿佛"临帖学书"(王瑶语)一样,尚在起步阶段。这与后来陆机拟古诗、江淹拟前人诗几近乱真的情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一慨而论。
  (三)自为乐府之作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下指出,傅玄乐府诗《有女篇》、《秋兰篇》、《车遥遥篇》、《燕人美篇》,"并自为乐府,皆不见古词",吴氏举到的这四篇,《有女篇》已在上面说过了,题虽为新题,而内容却是拟前人之作,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力乐府"之作。其他三篇倒是被誉为"颇有风流媚趣"①的佳作小诗。
  1.《秋兰篇》
第 67/88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