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傅玄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此一首历叙司马懿功绩:魏明帝在位期间,南擒孟达,西拒诸葛亮,北讨公孙渊,武功赫赫;明帝死前,遗命辅政;其后内诛曹爽党羽,外伐王凌异己,政绩累累,诗题《天命篇》,指司马懿应天命而出,开创了晋业。3.《景皇篇》
  景皇帝,聪明命世出,盛德参天地。帝王道,创基既已难,继世亦未易。外则夏侯玄,内则张与李,三凶称逆乱帝纪,顺天行诛,穷其奸宄,边将御其渐,潜谋不得起;罪人咸伏辜,威风振万里。平衡综万机,万机无不理。召陵恒不君,内外何纷纷,众小便成群。蒙昧恣心,治乱不分。睿智独断,济武常以文。顺天唯废立,扫霓披浮云。云霓既已辟,清和未几间。羽檄首尾至,变起东南善,俭钦为长蛇,外则凭吴蛮。万国纷骚扰戚戚,无下惧不安。神武御六军,我皇秉钺征。俭钦起寿春,前锋据项城。出其不意,并纵奇兵。奇兵诚难御,庙胜实难支。两军不期遇,敌退计无施。虎骑唯武进,大战沙阳陂。钦乃亡魂走,奔掳若云披。天恩赦存罪,东土放鲸鲵。
  此一首张扬司马师执政后,诛杀夏侯玄、张缉、李丰"三凶","穷其奸宄",激起淮南将领母丘俭、文钦反叛,讨伐获得成功;讳言司马师废帝弑后、独断专行的行迹。
  4.《大晋篇》
  赫赫大晋,于穆文皇!荡荡巍巍,道迈陶唐!世称三皇五帝,及今重其光!九德克明,文既显,武又彰。恩弘六合,兼济万方。内举元凯,朝政以纲;外简虎臣,时唯鹰扬。靡顺不怀,逆命斯亡。仁配春日,威逾秋霜。济济多士,同兹兰芳。唐虞至治,四凶滔天。致讨俭钦,罔不肃虔。化感海外,海外来宾;献其声乐,并称妾臣,西蜀猾夏,僭号方域;命将致讨,委国稽服。吴人放命,凭海阻江;飞书告谕,响应来同。先王建万国,九服为蕃卫。亡秦坏诸侯,享祚不二世。历代不能复,忽逾五百岁。我皇迈圣德,应期创典制。分土五等,善国正封界。莘莘文武佐,千秋进嘉会。洪业溢区内,仁风翔海外。
  此一首重笔浓采赞颂司马昭立政创制,为大晋江山开辟了千秋大业的仁德之基、礼治之纲。博玄写其恩威圣德,写其明智仁风;誉以三皇五帝重光,称以五百年后继绝。与前首《景皇篇》相比,显然这首《大晋篇》更见真情实感。
  5.《明君篇》
  明君御四海,听鉴尽物情。顾望有谴罚,竭忠身必荣。兰芷出荒野,万里升紫庭。茨草秽堂阶,扫截不得生。能否莫相蒙,百官正其名。恭己慎有为,有力无不成。暗君不自信,群下执异端。正直罹浸润,奸臣夺其权。虽欲尽忠诚,结舌不敢言。结舌亦何惮,尽忠为身患。清流岂不洁,飞尘浊其源。歧路令人迷,未远胜不还。忠臣立君朝,正色不顾身。邪正不并存,譬若胡与秦。胡秦有合时,邪正各异津。忠臣遇明君,乾乾唯日新。群目统在纲,众星拱北辰。设令遭暗主,斥退为凡民。虽薄共时用,白茅犹可珍。冰霜昼夜结,兰桂摧为薪。邪臣多端变,用心何委曲。便辟顺情指,动随君所欲。偷安乐目前,不问清与浊。积伪罔时主,养交以持禄。言行恒相违,难餍甚溪谷。昧死射乾没,觉露则灭族。
  此一首虽题《明君篇》,通篇不及君主贤明所在,却大谈忠奸之理、邪正之情。虽然言理泛论前朝,举事不免,'设令"吞吐,但出情寄在"君朝",立意指斥"积伪罔主"。这是傅玄入晋后极为担忧的事,他于泰始二年(266年)上疏晋武帝,开诚布公讲的也就是这件事,中心内容即"斥虚鄙"、"举清远"一类意思,呼吁此乃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后面我们接触到他的其他诗作时,会再次看到他设喻清流飞尘、胡秦星辰的例子,表达他的这一政治思想。因此,这一首《明君篇》不当忽略。明代陈风情、徐师曾就指出此诗"可资劝诫","削切有足感者"①综上所述,傅玄在《鼙舞歌》五首里,回顾司马氏建基立业、代魏而治的全过程,虽然歌颂功德,反映了他拥戴司马氏的基本思想倾向和政治立场,但也在字里行间寄寓了自己的褒贬,流露出个人对国家政治的一些独特看法。这与他在郊庙、鼓吹歌辞中纯然典正的诀词,还是大有区别的。我们不惜篇幅,逐一征引介绍,就是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前面有关章节中对傅玄的政治态度与思想倾向的基本观点。
  还有一个问题,在此略加介绍。傅玄"创定雅歌,以咏祖宗"的篇什,受到南朝政权的高度重视。沈约《宋书·乐志》、萧子显《南齐书·乐志》所以大量引录傅玄之作,是因为宋、齐乐歌歌诗是上承西晋之制,对傅玄作品改头换面后入乐的。西晋经永嘉之乱而亡,南方又立司马氏东晋政权。可是大乱中,"乐人悉没戎虏",带到南方的部分乐器又存放府库,"遂至朽坏",至于如何演奏,"音韵曲折,又无识者","遗声旧制,莫有记者"(《宋书·乐志一》),②整个东晋一代,雅乐不奏。东晋未年,刘裕讨伐关中,收集并带回了乐制,刘宋初年才"设雅乐","撰立新哥(歌)"(《宋书·乐志一》)。
  当时只能借鉴前代之制,傅玄的这些作品就是现成的歌诗,稍加改动,即可入乐而奏。改动最多的,当然是"咏祖宗"的内容,但体式没有变。他们还发现了傅玄歌诗用韵的缺陷。《南齐书·乐志》曰:??汉世歌篇,多少无定,皆称事立文,并多八句,然后转韵;时有两三韵而转,其例甚寡。张华、夏侯湛亦同前式。傅玄改韵颇数,更伤简节之美。近世王韶之、颜延之并四韵乃转,得赊促之中。
  "改韵颇数"的问题,不仅在傅玄郊庙歌辞里存在,而且在他其他诗作里也较普遍。据《晋书·乐志上》记载,泰始九年(273 年)苟勋"调声韵","以张华等所制高文,陈诸小管",估计此后傅玄之作就不太受重视了。

 
四、叙事抒情的乐府诗
  除了现存61 首庙堂之制外,傅玄乐府诗尚有30 余题(首)完整或较完整的作品是叙事抒情之作。这些作品是他文学创作中最有成就的部分,历代评论家注意的正是这些作品,文学史著作重点讨论的也是这些作品。
  按照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第四编第二、第三章的意见,傅玄叙事抒情的乐府诗有拟古与讽刺现实两种类型;前者"借古题咏古事"① 转引自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版,第170 页。② 《晋书·乐志下》亦记,东晋时"以无雅乐器及伶人,省太乐并鼓吹令", 直到太元中破苻坚,"四厢金石始备"。后来才使人增造歌诗,但仍"不设乐",一 直没有入乐。
  或"咏古意",后者"借古题而叙时事"。这一类型划分我们基本赞成,以下分类介绍傅玄作品时,拟采用这一分法。但是,萧著将傅玄完全当作西晋作家看待,我们不能苟同;另外,萧著还忽略了傅玄乐府诗中尚有一部分"自为乐府"(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的诗作,从体制上讲,是前两类所不能包容的。我们在下面另立一类,共成三种类型,分别讨论。
  (一)借古题而叙时事
  这是建安诗人创作乐府诗的一大特色。傅玄继承了这一传统,借古题而叙时事,作品数量较多,受到后人称道的篇章最多。不过,他写的此类乐府诗的题材,又有一些变化。
第 65/88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