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的长时期变化的气候学家来说,他并不会将此视作是一种气候变化。同样,对
于那些老年人或流浪者来说,仅仅几天的酷暑即可置人于死地,有如 1995年7月热
浪袭击芝加哥时所发生的悲惨事件一样。
科学家们总是在寻找变异背后的种种原因,如果这些原因是可靠的,它们将有
助于科学家们在涨落中区分出真正的变化。正如我曾经指出的那样,过去的气候是
多变的:有冰川期、有延续数千万年的无冰时期、甚至还有一二十亿年大气中缺失
或极少含有氧气的时期。与现代相比,各大陆曾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来自太阳的
能量也不一样,而大气的成分亦有差别。换言之,地史时期的一些天然“实验”曾
见证了一些尺度极大的变化,在许多情形下,甚至比人类在未来几十年内通过改变
大气化学成分所能施加的影响还要大。但是,与人类所可能施加的影响相比,这些
巨大变化的自然速率通常(但不完全是)要缓慢得多。要预测气候,我们不应仅仅
局限于寻找验证的手段,我们还需要识别、分析促使气候变化的各种因素,这些因
素被称为“气候营力”。循环
地球轨道形状控制某时某地抵达地球的阳光数量,它就是一种气候营力。比如,
来自太阳的热量促使了季节的变换。基本的大气循环是由太阳营力来驱动的。当阳
光照射进来时,其中一部分阳光立即被反射回太空,这种反射绝大部分是由云、沙
漠和冰盖来完成的。地球的这种反射阳光的能力又被称为反照率,它决定了所吸收
的太阳能的数量。人造卫星观测所得地球整体的反照率为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