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妈她好些了吗?”白石文的鼻尖上有一些细小的汗珠,左手上的粉笔灰 很厚,他是左撇子。美奴的妈妈健康时开着一家小酒馆,那时白石文常常在冬日的 夜晚去酒馆。
“她今天又打碎了一只碗。”美奴站起身朝玻璃窗外望去,同学们正在做广播 体操,她看见刘江故意在踢腿时踹旁边的矮个子一脚,矮个子趔趄了一下,仍然坚 持做操。
“她会慢慢好起来的。”白石文说,“她不会永远这样的,你要理解她。能不 能不让她用瓷碗?铁碗土产日杂商店就有卖的。”
“我爸爸犟嘛,铁碗我都买了,他却偏偏让她用瓷碗。”美奴嘟嚷着,“打了 两摞瓷碗了,他又买了几摞放在仓房预备着呢。”
“你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他说要让她像过去一样生活。过去她用瓷碗,现在就还得用瓷碗。”美奴转 回身,她躲开了白石文的目光,看着他上衣的一颗钮扣,她说:“他老是惯着她, 像过去一样,她想怎样就怎样。不过他惯不了她几天了,他就要到日本的酒田运玉 米去了。”
课间操结束了,白石文惯常地看看表,嘱咐美奴如果黑板上的题不会做,可以 放学后找他补习去。美奴点点头,用橡皮擦掉了上课前她画在课文标题上的一条鱼, 那是一条有五行硬鳞的鱼,半月形的嘴,两旁斜生着扁平的须。
黑板上的题是分析句子成分的,共留下五个句子:一、同学们高兴得跳起来。 二、你还记得二十年前发生在吴镇的一桩往事吗?三、土豆的学名是马铃薯。四、 金黄色的牵牛花绕着篱笆向上爬。五、唱歌的姑娘不小心将花头巾掉到河水里去了。
陆陆续续有一些同学回到教室,美奴心想,第二个句子的“吴镇“是否是“芜 镇“的谐音?如果是,这个句子应该被填到那像标语一样鲜艳的朝霞里去:你还记 得二十年前发生在芜镇的一桩往事吗?每天的朝霞里最好都要有这句话,它能提醒 芜镇的人不要轻易就丧失记忆。
白石文是美奴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从五年级一直跟到了七年级,美奴一 直很喜欢听他的课。白石文讲课干脆利索,不像其他老师喜欢用语气助词,啊呢吧 嗨吗地没完没了,让人听了直耳鸣;他也不喜欢打手势,他站在讲台上通常是直溜 溜的,衣着洁净,不苟言笑,似冷水中匀称端庄而珍稀的一条细鳞鱼。他第一次给 美奴上课,美奴便觉得那堂课过得太快了,那天夜里她还梦见了他,他赤脚走在渔 场上,阳光将他和鱼照出同样明滑的颜色。以前美奴不喜欢上学,她的学业水平只 占中游,但白石文的出现使美奴觉得学校是最妙的去处,只要看见白石文,听见他 的声音,美奴便觉得单调寂寞的芜镇生活有了生气。然而最近一年来美奴不敢抬头 看白石文了,一看见他的脸尤其是眼睛她就心慌,所以她尽量去看他上衣的钮扣。 他惯常穿的米色衬衫的第二粒钮扣已经被美奴看得烂熟于心,那粒柠檬色的钮扣中 间有一道豁口,它像条雨丝一样一直滋润着美奴的眼帘。前一段白石文大概消化不 良,他在小考巡视经过美奴身边时,她常常能听见他的腹部发出叽哩咕噜的声音, 好像有条鱼在里面捣乱,美奴便为这声音而难过,她认为老师的腹部发出这种声音 是可耻的。她便把家中晒干的鸡内金偷偷放在白石文宿舍的窗台上,并且用左手写 下了一行歪歪斜斜的字:碾碎后用开水冲服,每日一次,可治疗消化不良。她不希 望白石文发现是她送的鸡内金。结果这一段她没有再听到那种不良的响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