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稳住神,扬起手中的电报,让马二爷立即将这些天的朝廷的上谕。邸报全找来, 看看皇上究竟多少天没有露面。张之洞说完准备回房休息,让马二爷明天一大早再给他回 话。
马二爷连连点头,从公文架上捧下一大叠近期的官电、公文,趴在书桌上逐一检查。原 先打算回房休息的张之洞,忍不住留下,站在桌边等着,心想回去也睡不踏实,不如在这儿 等结果。办事一向干净利落的马二爷很快查出,自从上个月初八至今,皇上就没上过朝,对 内没召见过任何朝臣,对外也没会见过各国公使。
张之洞仔细看了近期官电和公文,情况果然如马二爷所说,皇上自北京发生变故以来一 直没露过面。他正想说什么,电报房的人又送来一份急电,是总督府派驻北京的人发回的电 报,电文写着:乾清门侍卫恩海等人,护送车轿,秘密前往武昌。并说所护大员身分不明, 朝中要员近来均未离京等等。
“大帅!上头写得清清楚楚。王公大臣们都没有离京,离京的是谁,还不明白吗?”马 二爷激动地说。
“果然是真的!”张之洞点点头,这到现在,他终于打消了所有的疑虑,让马二爷通知 首府,派一哨兵暗中保护白云寺。
“把圣驾接到总督衙门来,不更好吗?”
“那就没有退路了!”老谋深算的张之洞摇摇头。这样,他不但暗中保护了皇上一行, 在时局没有明朗前又不让人抓住把柄,主动权始终抓在他手里。进,可以树起皇上大旗,联 络各省,向北京发难;退,可以将皇上抓起来交给朝廷;如这两种方法都不妥,也可以皇上 名义,与北京分庭抗礼,必要时甚至可以让洋人出面调停。
李莲英离开瀛台后,一路回到储秀宫。他奉慈禧之命,去西苑南海子中间的瀛台岛上接 光绪到养心殿,与慈禧一块儿接见朝臣,紧跟着要让他单独接见西方各国公使,其中也包括 日本国公使。
这是慈禧与恭亲王、瑞王等人商量后作出的决定。因为自菜市口斩了谭嗣同等人,康有 力逃到日本,国内外舆论哗然。不论是北京还是上海、天津和武汉等大城市,还是一些交通 便利的中小城市,到处盛传皇上被害,慈禧重新上台的消息。国外的报纸,包括租界出的中 英文报纸,干脆说皇太后发动政变,夺了皇帝的权,并说这是一次不合法的政变。虽说这些 叫做报纸的玩意儿慈禧从没见过,瑞王、恭亲王也不敢告诉她,但她自有耳目。当她听到这 些消息,气得勃然大怒,说这是他们爱新觉罗的家事,外人管不了。
骂归骂,气归气,一想到当年洋人一路杀进北京的经历,慈禧心里不得不软下来。她不 敢得罪洋人。对国内老百姓她不怕,但也搁不住众人舌头多,一人一口唾沫也将你淹得半 死,这真叫世道大变啊!
要在从前,别说罢了皇上,就是在宫中杀了皇帝,过上一年半载外面也没人知道。秦始 皇当年死在东巡路上,尸首放在车上运回咸阳,走了半个多月,别说外面人,就连当朝大臣 也没几个知道内情。现在倒好,有了电报,有些地方通了火车,海里江中更有小火轮,跑起 来飞快,北京城里发生的事,用不了多久,上海、天津以至全国很快传遍了,报上登了不 说,更恼人的是老百姓,几千几万张嘴巴越传越神,越传越离奇,甚至有人说光绪死了,棺 材不敢运出宫外,偷偷埋在景山,说得有鼻子有眼。为了对付洋人,同时也为了稳定国内民 心,慈禧才不得不让光绪出面接见洋人,向外界证明传言毫无根据。
没想李莲英到了瀛台,光绪躺在床上说病了,任他怎么求光绪也不肯离开瀛台。当李莲 英告诉光绪,今天叫大“起儿”,老佛爷让奴才伺候万岁爷上朝。光绪瞪他一眼,说你瞧我 这样子,去的了吗?李莲英慌忙说:“今儿个还有外国使臣晋见,等着向皇上递交国书 哪。”
“内阁代办吧。”光绪不耐烦地说。他已经想好了,从现在起,他不当慈禧的摆设,只 有对方答应让珍妃与他住在一起,他才会当她的花瓶。
“皇上!老佛爷请皇上无论如何去一趟,也就是一会会儿。”李莲英知道慈禧脾气,他 要是请不去皇上,那就有他瞧的,“奴才搀着皇上!”他边说边上前准备挽扶光绪。光绪愤 怒地推开李莲英,指着对方鼻子大骂。
“俗话说,皇上不使唤病人,如今病人就是皇上!你爱怎么说怎么说,朕反正不去,你 替朕向皇太后告假得了。”光绪索性转过身体,面向着墙躺在床上,再也不理睬跪在地上不 停磕头的李莲英。
李莲英无奈地回到储秀宫,战战兢兢地向慈禧报告了光绪不肯前来的经过。不知是她早 有预知,还是她的内侄女隆裕皇后正坐在那儿,她非但没发脾气,反倒淡淡一笑说:“噢? 皇上搁车了?好吧,有病养病,让太医院好好开药。”
“喳!”李莲英连忙回答,心里顿时落下一块石头。
“皇后啊,你也该上那边瞧瞧去呀。”慈禧看一眼隆裕那张扁瘦的长脸。
“儿臣可不去,去了也见不着好脸儿。”隆裕身子一扭,眼皮习惯地向上一翻。她是来 这儿给慈禧请安的,慈禧留她在这儿说一会儿话。
“皇上是你男人嘛。”慈禧不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