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古代,人们对于自身起源的奥秘,还得不出正确认识。最 初只是通过简单的遐想,产生出种种猜测。例如,中国的女娲氏传土造人的传说, 古埃及的哈奴姆用黑泥塑人的臆想,古芬兰的怪岛蛋孵化人的故事等等。这是人类 在科学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的历史条件下,探索自身起源的一种朴素认识。随着历 史的发展,这种粗糙而又缺乏科学的解释,已日益不能为人们所满意。我国古代伟 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在《天问》中就尖锐地提出“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万民之身女娲所作,女娲之身复谁作邪?”的问题。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剥 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从而达到麻痹愚弄劳动人民的目的,对人类起源的这 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加以歪曲,提出“上帝造人说”,并且被宗教神学奉为至高 无尚的信条。
宗教神学为了从根本上否定人与自然界的必希联系,对一切违背“上帝造人” 教义的人,残酷地进行迫害与打击。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Anaxa- goras, 约公元前500-428年),曾颇有见地地提出人是由动物演变而来的,结果 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年近七十高龄的阿那克萨哥拉,最后虽然免遭一死,但却被 驱逐出境。17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瓦尼尼(Lucilio V ani-ni,1584-16 19) 仅仅由于阐述了人类也是变化而来的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就被宗教裁判所割 去了舌头,并处以火刑。
(二)
然而,科学真理终究是会闪光的,它必将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瑞 典著名生物分类家林耐(C.V.Linne, 1707-1778),于18世纪上半叶,在对生 物进行分类比较过程中,发现人与猿的基本形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为此他指出: “再没有什么东西有像猿类那样和人类相类似的了,……人类与其模仿者的猿类之 间几乎找不出任何自然方面的差别。”“……野兽中丑恶的猿和我们多么相象啊!” 他在《自然系统》一书第十版中,把人、猿、猴同归于动物分类学中的灵长类。虽 然林耐的基本思想具有“浅薄的沃尔弗式的目的”论观点,把人猿形态上的相似, 归结为上帝有意识的安排(即神造的),但是他在动物分类学上,客观地反映了人 与猿的条缘关系。因此,他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揭示出了“人猿同类”的思想。
在宗教神学的压抑下,“人猿同源”的思想沉寂了半个多世纪。18世纪末、19 世纪初,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J#B.Lamarck,1744-1829),继承了布丰的进 化观点,他在1809年发表的名著《动物哲学》中指出:“如果我们不知道人类是由 神创造的,那么我们也许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人类是由动物起源的”。这样拉马 克又进一步地提出了“由猿变人”的进化论思想。
在宗教神学及其陈腐自然观的统治下,拉马克有进化论思想也同样遭到了非难。 当时,忙于巩固专制统治的法国皇帝,曾经愤怒地把拉马克的书掷于地上。拉马克 的同事、 法国科学界的“生物学独裁者”居维叶(G.Cuvier,1769-1832),由 于理论观点的分歧,也对拉马克的著作采取了冷漠的态度。在种种压力下,77岁高 龄的拉马克下境十分困惑, 以至造成双目失明。幸获两个女儿的帮助,又坚持了8 年的科学研究工作。 当1829年拉马克离开人世的时候,已经穷困到连5年期很的葬 身之地都买不起。
拉马克的“由猿变人”的思想,在湮没了半个世纪后终于又复兴起来。1859年, 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的《物种起源》一书发表了。达尔文所确立 的进化论“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 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在这部伟大著作中, 达尔文明确地预言:“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
达尔文学派的“总代表”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T.I.Huxley,1825-189 5) ,在传播进化论的过程中,经过多年的考察实践,于1863年发表了他的具有历 史意义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这一著作。他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进一步明 确地说明了“我们人类的种族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他指出: “在我看来,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是毫无疑问的了”。所 以,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个祖先分枝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