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学说蒙难始末雄辩地证明:“正确的东西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 程中发展起来的”。整个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就是科学战胜神学、唯物主义战胜 唯心主义、辩证法战胜形而上学的历史,科学发现中有蒙难,有挫折,有逆流,有 反复,这都是暂时的。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真理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并为历史所证实的科学规律。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扫校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十二章 谨防“扒手”
——英国地质学之父为什么未获荣誉
史密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砥砺成器的科学家。1769年,他出生在牛津彻其尔的 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人穷志不穷。幼年的不幸和家庭的贫困, 不但没有成为史密斯前进道路上的包袱,反而成了激励他前进的动力。尽管他少年 时代仅在自己的家乡受过简单的初等教育,但是,他坚持自学,酷爱大自然,对记 录地质历史的化石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15岁时就走上了社会,当上了一名土地 测量员的助手——标尺工,从而开始了这位“产业革命取得辉煌成果时期的新型科 学家”的特殊的一生。
标尺工,这是一个苦差使,不分酷日寒暑终年奔波在山林旷野之间,沐浴在风 雪雨露之中。艰苦的测量生活,不仅没有使史密斯后退,反而越干越有劲。他以苦 为乐,把大自然看作是不可多得的大课堂,贪婪地汲取着从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由于史密斯严于职守,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很快就被提拔为地地测量 员,并直接参加了开凿运河、修筑道路的测量工作。开山、挖河,常常能看到平时 看不到的新鲜剖面。在新开的沉积岩层中,往往能发现各类化石。对于刻苦好学的 史密斯来说,这一层层的沉积岩层宛如是自然之书中的页页篇章,而镶嵌在地层中 的姿态万千的化石酷似书中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文字,强烈地吸引着他。史密斯的业 余时间几乎全泡在运河或是矿山工地新开挖的岩石剖面上了。他认真地观察地层的 岩性、结构,仔细测量它的厚度,小心翼翼地采挖、搜集埋藏在地层深处的化石, 并一一地记在本子上,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乐而忘归的程度。到了夜间,史密 斯又孜孜不倦地学习有关著作,带着白天所看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到科学著作中 导求答案。见多识广。久而久之,史密斯关于地层和化石方面的知识丰富起来了, 这个标尺工出身的工程师渐渐成了工人心中的“权威”,他们常常围拢在史密斯的 周围,问这问那。不少工人在史密斯的熏陶下,也懂得不少有关地层和化石方面的 知识。当他们在开挖地层中碰到什么新鲜奇物之处,也往往首先告诉史密斯,这样 就为史密斯能够观察到更多更好的地层剖面创造了条件。
一次,史密斯的测量队在英国南部某一矿山采煤,在当时地质勘探还处于相当 落后的情况下,对地下煤层分布的状况尚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因此,采煤全凭经验, 有时还要碰运气。矿工们很自然地和史密斯谈起如何掌握煤层分布规律的问题。那 知史密斯早已是这个问题的有心人。每当发现新的煤层时,就要进行测量。史密斯 就抓住时机,在测量之后,仔细观察煤层的围岩和上下地层的特征。经过数以百计 的观测和反复比较分析,史密斯终于找到了煤层分布的一些规律。他发现煤层往往 和含有植物化石较多的某些地层有联系,因此,可以把含有某些特定植物化石的地 层作为找煤的依据。他把自己的这一认识告诉了矿工,矿工们在采煤实践中加以应 用,竟然百试百灵。辛勤的劳动开出了丰硕的科学之花。矿工们高兴,史密斯则更 高兴。这一良好的开端激励着史密斯在地层和古生物这个必然王国里继续深入地探 索着。春华秋实,寒暑更迭。经过12年的野外丰富实践,史密斯对化石和地层的认 识更加深化了。他总结多年搜集的资料发现:相邻地层所含有的化石一般都比较近 似;相反,隔开很远的地层含有的化石就极不相同了。由此得到启示,他想,是否 可以把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看作是同一时期形成的呢?看来这一尚未被当时地质学 界的著名学者、权威知晓的问题,由一个年仅27岁的青年土地测量员发现了,这就 是后来震动英国地质学界的、“化石层序律”的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