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辛楣专家审定似的说:“回答得好!你为什么不做篇文章?”
“薇蕾在《沪报》上发表的外国通讯里,就把我这一段话记载进去,赵先生
没看见么?”沈先生稍微失望地问。
沈太太扭身子向丈夫做个挥手姿势,娇笑道:“提我那东西干吗?有谁会注
意到!”
辛楣忙说:“看见,看见!佩服得很。想起来了,通讯里是有迁都那一段话
——”
鸿渐道:“我倒没有看见,叫什么题目?”
辛楣说:“你们这些哲学家研究超时间的问题,当然不看报的。题目是——
咦,就在口边,怎么一时想不起?”他根本没看那篇通讯,不过他不愿放弃这个
扫鸿渐面子的机会。
苏小姐道:“你不能怪他,他那时候也许还逃躲在乡下,报都看不见呢。鸿
渐,是不是?题目很容易记的:《给祖国姊妹们的几封信》,前面还有大字标题
,好像是:《亚洲碧血中之欧洲青岛》,沈太太,我没记错罢?”
辛楣拍大腿道:“对,对,对!《给祖国姊妹们的几封信》,《亚洲碧血中
之欧洲青岛》,题目美丽极了!文纨,你记性真好!”
沈太太道:“这种见不得人的东西都亏你记得。无怪认识的人都推你是天才。”
苏小姐道:“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唐小姐对鸿渐道:“那是沈太太写给我们女人看的,你是‘祖国的兄弟们’
,没注意到,可以原谅。”沈太太年龄不小,她这信又不是写给“祖国的外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