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申请的先发下,借书证上登记的笔迹,一看就是柏杨的,同时还为我选了一本书——雷马
克的《生命的光辉》,是以德国集中营为背景的一部小说,在苦难中读了,令人鼓舞。
我很感谢柏杨给我这次无声的优先服务,我至今不能忘记。那时柏杨正在做全所图书室
主管,是“外役区”的肥缺,白天可以自由活动,如果想办法的活,也有机会照顾到我们这
些整天在“押区”的难友,可是我始终没有得到他的任何照顾。
到了四月,柏杨被移送绿岛了。过了两年,“押区”的刁德善他们也要移送绿岛,我秘
密请刁德善带了点礼物送柏杨,并另一个一直不被正人君子提起的屠申虹,在我写文章揭发
柏杨后,他写了追忆,提到他收到一本祝贺柏杨六十岁生日的书-《柏杨与我》:
在这本花团锦簇的祝寿丈集中,到底欠缺了什么……它欠缺了几个人的名字。由于欠缺
了这几个人的名字,于是,在整个事件的串连上,就发现了缺失,正好像在过去国民党的革
命史上,故意遗漏了汪兆铭(精卫)一一样,让很多史实,都得不到合理的衔接。但是却又
故意的增添了某些人物,于是在事件的发展上,又多出了一些可笑的枝节。
这其中所欠缺的几个名字:第一个是艾玫(柏杨先生的第二任夫人)、第二个是李敖、
第三个是我-屠申虹。
由于在这本文集中,漏失了这三个名字,于是在《柏杨转告柏杨我为他奔走的种种细
节,包括国际笔会开会,宣读在狱作家名字时,柏杨都名列其中等事,希望能给他一点安
慰。我并请刁德善他们特别照顾他。
柏杨出狱后,托林紫耀间接转话给我,希望把我藏书中他的著作借给他,可是我的藏
书,在我多年坐牢期间,经过治安机关的洗劫和亲朋的打劫,已经散失不全,柏杨作品也在
散失之列,我对柏杨,只好据实转告,歉未应命。我结婚后,胡茵梦提议请柏杨吃饭,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