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重点是在表达作者的意思,只要能达意,使读者痛痛快快地读下去,“形式”上面
的计较,是可以不必的。所以嘻皮笑脸,不失为文章;亦庄亦谐,也不失为巨作。最可恨的
是一些浅人们,他们看文章,不看文章的“内容深处”说些什么或暗示些什么,却只从皮相
着眼,看到文章里一些被视为“不庄重”或“不道德”的字眼或句式便大惊小怪,便草草断
定为不能登大雅之堂,不合“君子水准”,不遵守传统的“文章规范”,于是便判定这篇文
章是“游戏之作”、是“专爱骂人”,是没有价值或没有多大价值的。其实这真是“混球的
文章雅驯观”。我生平最讨厌一些伪君子们在文章上装模作样忸怩作态,一下笔就好像一脑
门子仁义道德之气充塞于白纸黑字之间,读其文,似乎走进了孔庙中的大成殿,好像非如临
深渊如履薄冰一番不可;读过之后,幸运的读者要昏昏欲睡,不幸的读者便要吃强胃散,文
章也者,写到他们那种地步,真算罢了!
十六世纪的唐顺之(应德),在他的《与茅鹿门论文书》里,说明为文的道理极其痛快
他主张“文章本色”,要“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腐习
气,便是宇宙问一样绝好文字”。这四百年前的老话,岂不值得今天的“能文之士”想一想
吗?
再版自序
这本《传统下的独白》是九月二十五号出版的。出版后两个星期,就居然有一次再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