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观行验实,贵学轻言
在认识论上,傅玄也是唯物主义的。他的见解与汉代杰出的思想家王充的观点,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相异的地方。
王充是在力图摆脱两汉之际盛极一时的神学经学的思维模式束缚的同时,通过"知实"的理性思考,系统地批判谶讳迷信那一套荒谬结论的。他提出"考察前后,效验自列"(《论衡·语增》)的原则,以检验一切知识和结论,包括圣贤之言和经学之论,并从逻辑上揭露了神学的自相矛盾,表现出无神论的战斗精神。
傅玄则是在魏晋之际以"卫道士"的面目出现的。他攻击玄学是"虚无放诞之论",力图挽救传统儒学济世救时的地位,目的是为司马氏政权服务。他认为儒学是"王教"、"至教",是不能怀疑的;礼教"三纲"是"大本",而玄学则是"巧言"、"空言"。因此他一方面提倡"贵教"、"贵学",另一方面主张严格审验"饰辩"之言。傅玄忽视了玄学方法论在理性认识上的巨大贡献,一味强调"校其实","考其迹","责其实事之效",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的范围里,未能摆脱经验论的束缚,这与王充的认识局限是一致的。王充针对的是神学,傅玄针对的是玄学,都具有批判社会思潮的性质,这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傅玄固守经学传统,他没有对儒家学说提出任何怀疑,只是主张援法入儒、儒法兼济,井吸收其他学说中合理的成分,没有像王充那样敢于对儒家经典的神圣性提出怀疑。傅玄重视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崇道德和知识的力量,这与王充的理论也是相近的,都是唯物主义的认识。但是,从方法论与目的论的意义上看,傅玄不像王充那样更具批判色彩。另外,王充思想中的无神论与黄老自然思想,也是傅玄不具有的。傅玄认识论上的指导思想是"有为"论与儒法思想。
关于傅玄对人性论、社会伦理、历史观等方面的有关论述,我们前面已作过充分的分析,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其中同样反映出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特点。
① 杜石然等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册(科学出版社1982 年版)第 五章第九节,介绍马钧及其成就时,就是利用傅玄提供的资料。其中特别讲到, 马钧所作的翻车,即后世沿用了一千多年的龙骨翻车;"在近代水泵发明之前。 翻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提水工具之一,它对于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