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起来说,江永关于二十四节气定气的说明,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正确地阐明了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并以此为基本立足点引进了本轮、均轮之说,使西学为我所用。二是确定回归年是个恒岁实,也是二十四节气恒气(平气)的依据。岁差引起回归年的变化及地球上春分点的变化毕竟很小,计算定气时可弗论此“岁实消长”。三是定气的计算的主要依据是地球上观测到的太阳在黄道上作视运动的位置高低。四是岁差问题在天体测量、天文计算、历法制定中虽然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它的应用仍然要区分不同的对象。五是表明古代天文理论,如黄道运动说,回归年的定值及岁差引起的变化等,在制定历法时都是应用性很强的学问。江永的学说是个平实合用的学说。戴震鉴于梅文鼎的疑虑而介绍江永校正的说法,本质上就已经表明了戴震对此学说的评价态度,事实上戴震是完全接受江永的天文学说的,除了前面已提及的他和江永一样承认并采用本轮、均轮之说以外,他比江永更重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传统表述。例如,他在置节气用定气而不用恒气这一问题上,与江永看法完全一致,但又补充说及了恒气对推算日月食、置中气(亦称中节,指从冬至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 度,便开始另一个中气,计有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等)等的作用。戴震竭力褒扬江永天文学,钱大昕最不满意的就是这一点。钱说:“足以盛称婺源江氏推步之学不在宣城(按:指梅文鼎)下??始得尽观所谓翼梅者,其论岁实,论定气大率祖欧罗巴之说,而引而伸之??宣城能用西学,江氏则为西人所用而已,及其观冬至权度,益哑然失笑。”①江永和梅文鼎在岁实问题上的分歧所在,已如前所述。这里,更可看出戴震对江永学说的态度,还有什么比正确评价其学说更能显示出尊崇悦服之心呢?
① 《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三《与戴东原书》。
评介江永,实际上是述评自己所接受的理论主张或业经改造过的理论的前身,从而表明在相应的领域和课题中继续研究的学术起点。评介江永声律学的贡献也是如此。江永认为十二律中的黄钟之宫是“中和之音”,故黄钟高低音标准应取普通音阶,不能取高音阶②,戴震仍之。江、戴共同揭开了汉代以后关于黄钟究竟的哑谜。戴震著《考工记图注》时关于黄钟管长问题也取江永《律吕阐微》之说,以为四寸五分③。又如戴震评介江永古音学的特点在于精于审音,熟谙音理④,这一点完全为戴震所继承。例如戴震在著《声韵考》时善于用音理说明正转之法,以致后来发展成著名的阴阳对转之理,就是明证。关于名物考证,戴震举出著名的“深衣图考”问题而评介之⑤,江永的考释结论为戴震全盘接受,戴震有《记深衣》一篇,考释结论与江永同,甚至在《屈原赋注》中注释《离骚》“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一语时,云:“衽,谓衣裳旁幅交裂者”,直接引用了江永的结论。
② 《江慎修先生事略状》,《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版227 页。③ 见《安徽丛书》第六期《考工记图注》上。今人陈奇猷在《黄钟管长考》一文(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中指出黄钟管长九寸,其音与西洋洋乐G 调相同,正好为中和之音,故江、戴持四寸五分之说有误。④ 同②,227 页至228 页。
⑤ 同②、22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