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眼前站着的,正是大半年前救下的红衫儿。
撮着正从寺庙厨下寻着一只大碗过来,见红衫儿站着,也有些吃惊,便问:"红杉儿,你不是走了吗?"
"正要走呢。"
"上哪里去?我怎么一点也不晓得!"
杭天醉大怒,抽过水勺就扔进了泉里:"你给我说清楚!"
撮着也有些慌了,心里埋怨红衫儿不该这时出来。原来立夏之后,撮着老婆进城给杭夫人请安,女人嘴碎心浅,藏不住东西,便把红衫儿供了出来。夫人听了,倒也不置可否。直到天醉娶亲前,才把撮着叫去,如此这般嘱咐了,出了点钱,便把红杉儿移到了虎跑附近的寺庙。说是前生有罪,要在寺里吃斋供佛三个月。红杉儿浑浑噩噩的,听了便哭。她在摄着家里呆着,人家也不敢怠慢她,山里人淳朴,她便过得安详,像一只在狂风骤雨中受伤的小鸟,总算有了个临时的窝。她走的时候哭哭泣泣,一百个不愿意,又没奈何,可是在青灯古佛前清心修炼了两个月,又觉得没什么可怕的,有饭吃,有觉睡,不用练功,更不再挨打,她想起来,就觉得赛过了以往的任何一天。
不料半个月前,嘉兴来了个老尼,说是来领了红衫儿去的,还说她命里注定要出家,不由分说给她套了这身缝衣,又要剪她那一头好青丝。红杉儿又哭了,不过她也再想不出别的反抗的主意。红衫儿没有读过一天书,连自家名字都不认得,空长了张楚楚可人的小脸。不过从小在戏班子里呆,苦还是吃得起的,面对命运,总是随波逐流吧。
三天前她随师父来到虎跑寺,说好今日走的。
早上洗了脸,梳了头,便到泉边来照一照,权当是镜子。女孩子爱美,终究还是天性。缘分在那里摆着,今日出来,就碰上了她的救命恩人。
杭天醉一听,家里人竟瞒着他,做这样荒唐事情,气得口口声声叫撮着:"撮着,我从此认识你!哎,撮着,我从此晓得我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撮着又害怕又委屈,说:"夫人警告我不准告诉你的!告诉你就要吃生活的。夫人也是为红杉儿好,说是住在杭州,迟早被云中雕抢了去,不如远远地离开……"
杭天醉不听撮着申辩,问红衫儿:"你这傻丫头,怎么也不给我通报个信,十来里路的事情!"
红杉儿就要哭了,说:"我不敢的,我不敢的。"
"你晓得你这一把头发剃掉,以后怎样做人?"
红杉儿摇摇头,还是个孩子样,看了也叫人心疼。
"你晓不晓得,老尼姑要把你带到什么地方去?"
红衫儿想了想,说:"师父说,是到一个叫平湖的地方,住在庵里。她说庵里很好的,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姑娘。嗯,师父说,那里靠码头,人来人往,蛮热闹的,比在这里快活多了。"
杭天醉一听,像个陀螺,在地上乱转,一边气急败坏地咒道:"撮着你这该死的,晓得这是把红衫儿推到哪里去?什么尼姑庵,分明就是一个大火坑!"
原来晚清以来,江南日益繁华,商埠林立,人流往返不息。杭嘉湖平原的河湖港汉,就集中一批秦楼娃馆,专做皮肉生意。《老残游记》中,专门写了有一类尼姑庵,也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边阿弥陀佛,一边淫乱无度的。刚才听红衫儿一说,无疑便是这样一个去处。
撮着和红衫儿听了这话,脸都吓白了,红杉儿摇摇晃晃地哆嚷着嘴唇,便要站不住。撮着也急得额角头掉汗,一边说:"少爷,我真不晓得,少爷,我真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