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城头上逗留到吃饭的时候,内监们送来御膳.他下令撤了,以饷守卒,自己却取士兵的伙食,与他们一起吃了一餐.他又查问每个士兵的衣着,亲手去摸摸他们的棉袄有多厚,这才发现在这闰十一月的酷寒中竟有一半以上的士兵没有棉袄,有的也都是破的、旧的或薄得象张纸.不禁堕下泪来.眼泪滴进战士的心里.
这时金军也已吃罢午餐,一队队轮番出来攻城,他们听到城上的嵩呼声,知道渊圣皇帝御驾在此,就大声骂出肮脏的话,一面发矢向城上射来.有的箭矢劲道十足,直贯城楼的板壁上,有的还牢牢地钉进城砖中.
守城的军士和渊圣自己带来的一部分卫士共三百多人,踊跃请战,要求开城出去与城下的敌兵拼一死战.渊圣答应了.他们大呼出城,用木板和稻草垫铺在坚冰上,渡过战壕,勇猛地扑入金军的队伍中,与金军混战.就个别战士的勇敢和武艺而论,他们并不输与金军.其中有两个手执盾牌长刀的勇士,在敌阵中往来跳荡,不多一回就斫死敌军五六十名.但是后面拥上来的敌军越来越多,宋军却没有后续的部队.城上鸣金连连,要收军入城内,这时敌我混战,短兵相接,势已急迫,他们唯恐引狼入室,使城门有失,下肯后退,最后三百余人全部战死.
这场接战是在渊圣眼底下进行的.他亲眼看到士兵们英勇作战,抵死不退,愿为朝廷作国殇.但也看到有些将士贪生怕死,或为保全实力,不肯开门相援.特别可恶的是主守南壁诸门的统制官范琼.渊圣两次派人传旨给他开城接应.他竟推托说敌氛已恶,不宜开城,拒绝圣旨,坐视城外鏖战的战上至死不救.渊圣不由大怒,当场下旨要斩他以徇,当不得刘延庆在旁,一再叩头力保,结果只褫夺了他的统制官,留军中自效.
与惩罚范琼的同时,渊圣把身上佩带的一围玉带解下来,拆开上面嵌镶着的八宝,传旨分给那两名战死的执盾战士的家属,另外战死者也都按规定,加倍给予抚恤,以劝有功者.这些措施赢得了士卒的感泣.
以后三天也是如此,他分别巡视东、西、北三壁,瞭望了刘家寺斡离不的大营,又从固子门城头瞭望牟驼岗敌垒有没有遗留的炮位还不曾收入城里,但这时牟驼岗又有新的金军入驻,新旧炮泣混在一起分不清楚.
这里渊圣从城楼上瞭望斡离不大军的动静,那边斡离不也不断登上高处瞭望城内宋朝守军的动静.封邱门外的铁塔,高达三百尺,第一次围城之役,李纲曾登塔顶,视察敌情.如今形势反过去了,斡离不每天必与刘彦宗、阇母等高级将领登塔察看城里的一切.近日细作报来,渊圣每日巡城,分四日巡毕四壁.这种机械的做法,给予敌方推测的可能性.那天斡离不已先在铁塔内等候,远远看见一行人上城头,虽然看不清楚面目,但从种种迹象来看,很可能渊圣就在其中,也很可能就是这一撮人中间的那个被人拱卫着的中心人物.
作为一个射手,斡离不具有超群绝伦的准头和弓力,他踞高临下,这几百步距离算不了一回事,很可能一箭就断送冷不防的渊圣的性命.这不但他做得到,就是随行的阇母,窝里嗢也都做得到.
但是作为战略家和统帅的斡离不懂得把这个皇帝留在城内比射死他更对自己有利,为此,他已做了不少牢线搭钩的工作,舍不得一箭就把他轻轻断送了.于是他觑准了这个假定的皇帝,远远一箭,正好射中离渊圣头顶不到一尺之处的一根城楼的木柱子上.
事后,宋朝人员费了不少气力拔下这支箭,箭筈上清楚地刻着"太子郎君左副元帅东路军完颜斡离不"两行小字.这一箭起了信息之用,它好象给渊圣递个信说:你的性命在俺掌握之中,今天饶你不死,你可要识得时务,才算俊杰!
这一箭真把渊圣吓环了,以后要隔开多日,他才再敢上城巡视,而且余悸犹在,不敢再上这道容易被敌方发现目标的封邱门视察.
尽管内心害怕,他亲自行幸四壁,毕竟是围城中的一件大事,理应有一篇官样文章昭告全城将士.他把这个任务交给副宰相兼守御使孙傅,孙傅对守御一行一窍不通,撰写文章却十分在行.他代天立言,顿时草发了一道措施沉痛挚肫的召旨:
"雪意未解,士卒暴露,朕不敢白安,亲幸四壁,犒劳将士.皇后偕宫人亲制棉襦千领,已发至军前!宫内尚在续制.务使三军尽得挟纩,踊跃赴敌,朕心慰矣!"
皇帝巡城,在一定范围内,确实可起振奋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皇后亲制寒衣,也使领用者感奋,可惜限于人力物力,这件事没有持续进行,"宫内尚在续制"也成为一句空话,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行动.
官家巡行后两天,东京一个开质库③的富户张师雄跑到都堂,声称要见宰相何栗论事.他谈的几条都有些道理,其中有一条说:"军兵平日饥寒,当今日用人之际,以单寒之身,暴露风雪中,欲其尽命拒敌,不亦难乎?请括在京质摩并富户,每家出备十人绵袄、绵祷、袜衲等,除鞋外,并不得用麻.如敝损不堪及绵薄之类,皆罚令重作.行遣一万家,可得十万人衣服温暖,如此则军兵乐战而忘死矣!师雄也开质库,愿先倍于众人,出备二十人衣装."
这个富户提出来的几条办法倒都切实可行,尤其征集寒衣这一条,办法更加具体.他事前与太学生雷观等商量过,才来都堂求见的.不想何栗最恨的是太学生,一了解他的背景,就哈哈大笑道:"尊论平平,容待理会."就这样把他打发出去了.
战争的发展,渐渐集中在填护城河与反填河的这个焦点上.
洞屋、鹅车、云梯等攻城重武器都是古已有之的,从战国以来,就不断有人发明创造、改进、实践与战争,总结了不少经验,连图带文字载在兵书上.不过军事工业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女真入制造和使用它们却是很晚的事情.辽金战争中,主攻的一方,金人没有使用它们.宋金战争开始时,金军也还没有使用它们,及至两路军队屯兵于太原、东京两处坚城下,屡攻不克,他们这才总结出一条经验:"野地合战,宋军望风披靡,凭城坚守,我军每每勿克."这时在西路军的汉人时立爱、高庆裔等就向粘罕献策,按照古兵书上记载的式样、尺寸,制造出来,用以攻城.由于王禀的防御得法,太原城并非被这些重武器攻下.具有巨大的破坏防守的力量,这一点却为大家所公认.现在粘罕把它们都带在军前,连斡离不也看得眼红,要如法炮制,并把它们看成为攻城的依靠力量.
不过一切事物都不可能依样画葫芦,它们在太原城下试用已见成效,到了东京城下又发生新的困难.在太原时,他们只要临时搭制一些载重量较大的桥板,就把重武器渡过护破河了,撤退时也是如此,去来十分自由.在东京城下,由于城上的守御玫击较为密集,护城河较宽,还有东京靠近黄河,土质较松,他们试渡了几次,都告失败,或则陷在城河中,或则勉强渡过后,被城上发下来的火箭火药烧成灰烬.这才发了个狠心,非要把东京四周的护城河全部填没不可.这一点大家都看清楚了,填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重武器,连得没有军事常识的渊圣皇帝也懂得这一点.他巡行四壁时,就关照守御的大臣,将领,要防止金人填河的活动.
这一天近侍报来,东南二壁的南薰门、宣化门、曹州外门、东水门一带,金人都在填塞护城河,形势危殆.渊圣急忙起驾,带了吴革等几个将领,赶到南薰门.这时南薰门外已有三分之二的河道被金军填没,禁军大将何庆彦刚刚赶到不久,正与金军西路军大将银术可进行对攻.双方都猛发弩炮.上面的宋军要想籍炮石和箭矢之力,使填河的和掩护填河的金军站不住脚,迫他们退回去.在战场上富有经验的银术可已把多辆洞子推到河边,在它掩护下施放弩炮以杀伤城头上的守军.洞子里装满了土、稻草、麦杆、木板.士卒们都扑倒在已经填实的河道上,只等城上的一阵矢石过去,他们趁势揉进,用土填入一段新河道上,上面再铺几层稻草麦杆和木板,城上的攻势虽猛,打不退金人填河的决心.他们牺牲了不少士卒,大量的血渗入泥土中,流在冰块上,但还是节节前进,毫不气馁.眼看这一段河道都要给填没了,形势十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