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确定性, IPCC的总结报告(在为下面这句话的言词表达争论了好几天后) 说到:
“然而,综合的证据显示人类对气候有着可辨别的影响”。仅仅几个小时的辩论就
达到了对“可辨别的” 这个词的选择,这个词距离我在 1976年《创世战略》一书
中使用的“可证实的”一词已为时不远。
这个新的“指纹” 证据是否为确凿证据,还是仅仅是个不可能 的巧合,会引
起今后多年的争论。同时,地球这个实验室会继续发 掘出答案(实验意义上的)。
在气候发现与归因问题上还需要强调最后一个话题。直到最近,气候模型研究
者还没有足够的电脑能力,对气候变化随时间演化的过程进行日常计算,以提供几
个不同的有关温室气体和烟雾浓度未来发展的故事。这就是,他们没有做过所谓瞬
时的气候沉变化说明。(当然,真正的地球正在经历瞬时的实验。)相反,模型习
惯于估计,在CO。被人为翻番和保持相对固定,而不是随时间增长而增加之后(就
像它在实际中或在一个较为真实的瞬时模型演示中出现的那样),地球气候最终看
起来是怎么样(即平衡模拟)。
因为巨大海洋的高效储热能力,瞬时模型模拟要比平衡模拟较少展示直接的变
暖。然而,这种没有实现的变热在数十年后会最终表现出来。这种热衰变(会诱使
我们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积累产生错误的理解)现在正在用大气圈、海洋、冰川、土
壤和生物圈的耦合模型进行解释(所谓地球系统模型, ESM)。早期的用 ESM做的
这种瞬时计算显示了与地球气候观察资料的更好的一致性。当美国哈得莱中心和德
国汉堡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的瞬时模型,还由温室气体和含硫烟雾两者驱动时,
这些随时间变化的模拟,得到了人类对气候影响的更为真实的“指纹”。需要有更
第 84/141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