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的赤裸的陆地露出地面和植物开始回生,地球吸收了更多的热,这种正反馈把地球
很快地导入(因此出现锯齿状模式)间冰川期。1万年到2万年以后又汗始一轮新的
循环。
当研究者建立气候模型井速入这类营力和反馈性因素时,他们确实可以在电脑
的输出端,重现所观察到的冰川期和间冰川期过渡的锯齿状格局。然而,以模型为
基础的成功的古气候模拟,仍然只是全球变暖求证实验的相关的而不是主要的证据,
因为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所勾勒的这些机制的混合,在自然界是否以我们在模型
中所建构的方式发生作用。例如,在过去80万年间占主导地位的10万年的循环,不
可能是由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变化所驱动的,因为这个10万年的循环,对于进入地球
的太阳能量只能产生微乎其微的变化。最近有人指出,在地球轨道平面倾斜方面还
存在着一个被人长期忽视的变化,这个变化,显示对过去60万年中以10万年为周期
的冰川期循环有着很好的匹配关系。但是没有明显的机制,可以使得这种匹配看起
来丝毫不像是一种奇怪的巧合。一个有趣的假说认为,较强烈的冰川期(包括过去
60万年间10万年为期的循环) 与西藏高原的构造上隆有关。很明显,冰I!潮理论
还不完善,但是在古气候重建和模型模拟的许多方面已经有足够的一致性。气候的
最适条件
我已经提及,天文学家已经显示地球的轨道相对于太阳有一个2万年、4万年和
10万年的循环。 今天,我们在1月份最接近太阳,但在9万年以前我们却是在7月份
较为靠近。从现在起的10万年后,我们会再次逆转。我们知道,地球的轨道变化不
会改变地球所接受的太阳照射年总量一个百分点的十分之二三,但是轨道效应可以
第 78/141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