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热能力。他们宁可使用“地球热陷讲”这个词取而代之。正如他们所说,你不可能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愉快。
虽然地球表面的大部分以及云层*常接近一个黑体,但大气中的气体却不是。
当地球表面的近黑体辐射向上进入大气圈时,它们就遇到了气体分子和烟雾粒子。
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臭氧和地球气志被盖中的许多其他微量气体,
往往是高度选择的(但往往又是高度有效的)地球内部红外辐射的吸收者。
不仅如此,大多数云层也吸收差不多所有增到它们身上的红外辐射,然后它们
以云层表面的温度(大多数时间要低于地球表面温度),像黑体似地再次辐射能量。
大气圈传导地球向外红外辐射的能力要小于传导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的能力,
这只是因为大气分子和烟雾粒子(包括云滴)的物理性质,平均看起来倾向于更多
地传导太阳辐射而不是地球辐射。这些性质导致了以温室效应为特征的大规模表面
增热。通过这种效应,大气圈使得相当数量的太阳辐射渗入到地球表面,然后捕获
(更准确地说是以较低的能量拦截和再辐射)来自地球表面和大气圈下层的向上的
地球红外辐射。 向下的再辐射进一步强化了表面增热,32t?的自然温室效应主要
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而产生的。这不是一个推测性的理论,而是一个已经得到很好理
解和充分检验的自然现象。
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水蒸气,因为它是最丰富的微量气体,也因为它吸收大部
分红外光谱的地球辐射。二氧化碳是另一类主要的微量温室气体。虽然,它吸收和
再辐射的红外辐射比水蒸气要少得多,但由于它的浓度与人类活动有关而引起最强
烈的关注。如我们已经提及,臭氧、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某些碳氢化合物,甚至
第 72/141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