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贵呀,你什么前程?”慈禧接过小印章,问着莱庆。
“草民百姓。”
“你救了我的驾,我赏你一个出身吧。文的给你上七品知县,武的给你个军中游击,由 你自个挑吧。”
“校厚不愿当官。只求……只求皇太后……”话到嘴边,荣庆硬是咽回去。他总不能说 吟儿不是他妹妹,是他媳妇,让慈禧放她出宫,跟他回家,显然不能。这一说,他的身分全 暴露了不说,她是皇上的死对头,皇上已经答应指婚了,再求慈禧是不是太那个了。总之, 一想到这些事他心里就乱得不行。最后他决定,不论她是个什么人,跟皇上什么关系,反正 只要跟着她能见到皇上,找到吟儿,其他的都不重要。
“想说什么你就说。要是一时半时想不周全也没关系,等想好了,到了太平地方,头一 个给你办。”
慈禧正说着,站在草棚口的李莲英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队人马向这边跑来。李莲英 见势头不对,慌忙说洋人来了,慈禧一听顿时慌了神,爬了半天也没从地上站起。荣庆上前 扶起慈禧,说不用怕,让李莲英带慈禧先躲进不远处的树林子,他从腰下抽出那柄锃亮的大 刀以防不测。
光绪让车队停下来。他不顾其他人反对,一定要在这儿等慈禧的轿车。大阿哥吵着要吃 饭,说再饿下去就要死了,隆裕和瑾妃也吓得要死,听着身后传来的隆隆枪炮声,唯恐在这 儿让洋人追上。特别隆裕皇后,比谁都害怕,说老佛爷的车本来就在前面,会不会早就到了 昌平。光绪不理她,说谁闹谁先走。
瑾妃低着头不说话。其实她心里明白,皇上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危险,一定要在这儿 等,这儿是去昌平的必经之路,明面上他是在等慈禧,骨子里他是等珍妃。
莲妃和珍妃是亲姐妹俩,瑾妃比珍妃大三岁,同一年选为光绪的皇贵妃。当时她们姐妹 俩加上隆裕,总共三个人,让光绪从中选出一人为皇后。本来光绪一眼就看中了珍妃,由于 慈禧在场,而且在选皇后之前,慈禧便再三告戒、暗示光绪,一定要他选慈禧的内侄女为皇 后。迫于慈禧的压力,光绪只得做出这一无奈的选择。这不仅造就了后来珍妃的悲惨命运, 同时也铸就了他和隆裕之间痛苦的婚姻。
正如瑾妃所猜测的那样,光绪在这儿裹足不前,确实是为了等他的爱妃珍儿。无论慈禧 在前面还是在后面,对他来说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珍妃,她肯定在他们后面。他离开紫 禁城的时候,珍妃还没上路,她跟吟儿坐下一趟车,半道上一直没见珍妃的车追上。因此她 在他们后边是确定无疑的。
眼瞅着太阳沉在西天,晚霞烧红了半边天,拉车的马儿也等得不耐烦了,不时喷着鼻 息,后蹄拼命刨着车下的黄土。两名雇来的向导不知光绪是当今皇上。他们也等急了,上前 劝光绪,说这儿前不着村后着店,世道不太平,女眷又多,还是尽快赶路为好。
光绪嘴上不说,心里不得不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正为难时,突然几个扮成老百姓模样 的太监跑到光绪的轿车前,低声叫着主子,说宫女吟儿赶来了。光绪一听,顿时激动得不 行,在太监的搀扶下跳下轿车,向吟儿走来的方向迎过去……
疲惫不堪的吟儿几乎不敢相信她已经追上了皇上的车队。
在德胜门内的小胡同里,她被那个蛮横的大兵按在地下时,她以为自己完了,那会儿, 她真想到了死。人就这么怪,一想到那最后的归宿,心里反倒出奇的冷静。那大汉一边扒她 的裤子,一边上气不接下气用那宽扁的大嘴在她脸上亲着。她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右手抓 起一块青砖,向那人油亮的额头上狠狠砸下。一声闷响。那人脑袋一歪,毫无声息地趴在她 身上。她好不容易推开对方沉重的身子,从地上爬起,跌跌跄跄地出了德胜门,随着潮水般 的人流向北边走去。
首先认出吟儿的是小回回,他将吟儿领到光绪面前。见到皇上,吟儿本能地要下跪。小 回回一把拖住她,说这儿有外人,不能让他们知道这是皇家的车队。
“吟儿!”光绪惊喜地叫着她。
“皇上!”吟儿深深弯下腰。
“珍主子呢?她不是跟你一块儿?”光绪紧张地问。
吟儿张大嘴已,像离水的鱼儿艰难地张合着,心里说不出地痛楚。话就在她舌尖上打 转,却不敢说出来。光绪见她两眼发直,硬是不出声,急得他连声催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小 回回也在一旁提醒吟儿,说皇上问您话呢。
吟儿瞅着光绪那双焦虑不安的眼神,实在没勇气告诉他珍主子的悲惨遭遇,可话又说回 来,她至所以冒着危险,几乎跑断了腿,不就是为了赶上车队,将珍主子的事告诉皇上吗? 不错,她是为了告诉皇上才玩命的追上来,可见了皇上,先前的勇气再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