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各位,有话好说……”李莲英口气软了许多。
“再说我宰了你!”为首的头头拔出腰刀,其他乱兵一涌而上。李莲英一看势头不对, 吓得连声求饶。看见总管被人抓住。随行的太监们也顾不得车上的老佛爷,一哄而散,乱兵 们不由分说,将慈禧赶下车,然后一涌而上,赶着车头的马儿,将那辆改装过的宫中轿车拉 走了。
“反了反了。”瞅着自己的车被乱兵抢走,远远地驶去,慈禧目瞪口呆地站在那儿,不 知该怎么办。
李莲英将慈禧扶到路边,说皇上的车在后边,他们在这儿等皇上的车,只要他们的车一 到就好办了,望着逃难的人群像潮水般地从身边涌过,听着北京城方向传来阵阵枪炮声,主 仆二人心里说不出地惶恐,等了老半天,仍不见皇上车队的影子,先是李莲英沉不住气了, 后来慈禧也觉得再傻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再说来的路上有儿处岔道,哪条道都能去昌平。 路上人多车多,谁也保不准皇上的车会走哪条道,要是他们不走这条道,他们在这儿就白等 了。
慈禧决定边走边等,于是和李莲英一块向昌平方向走去。李莲英搀着老太后,一边走一 边抱怨,咬牙切齿地骂他手下的太监没良心,居然扔下老佛爷和他这个大总管抽身溜了。
和李莲英不一样,慈禧一路上沉默着,既不抱怨也不骂人,咬着牙随人群一步步向前走 去。
今年比往年热得多,立过秋了,太阳仍然晒得人脑袋上冒油。慈禧毕竟年纪大了,加上 长期宫中养尊处优惯了,没走多远便累得气喘嘘嘘,前胸后背全是汗水。李莲英见慈禧累得 不行,连忙扶着她走到路边,在一株老榆树下躲一会儿太阳歇歇脚。
两人又累又渴,坐在树下,李莲英跑到地里,揪下个紫茄子,用衣袖擦去皮上的灰土, 与慈禧一起津津有味地啃着。平时,谁也不会啃生茄子,没想到这会儿实在太渴了,居然也 能解点儿渴。
荣庆骑着黄骠马,一路出了北京城,向昌平方向追去。
大清早,当他听说永定门已经被洋人攻进时,头一个念头便想到宫中的吟儿和皇上。他 走出家门,只见满街的义和拳,头上扎着红布幌子,纷纷向皇宫方向涌去,说要誓死保卫皇 上和皇太后。他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布条扎在脑门上,随着义和团的人到了紫禁城,那儿的守 军早就大开城门,等着这些人一起帮着守卫皇城呢。
荣庆没进神武门,独自去了皇城西边的西苑。他早就听茶水章说光给皇上软禁在南海子 中的瀛台。他担心万一洋人攻进城里,皇上怎么办,在皇上身边当差的吟儿怎么办,所以他 头件事要救皇上的驾,到了湖边码头,平时守在那儿的小太监早就跑了。他上了小船,自个 拉着绳头由小船上了瀛台岛子。上了瀛台,只见四处空空的,早就没人影儿。回来的半道 上,他碰上一个太监,这才知道皇上与皇太后慈禧一块儿乘车走了。
由此来看,吟儿可能跟皇上和皇太后一块走了。他没想得太多,也来不及细想,当即回 到家,牵出一匹快马,跨上马鞍向北边的德胜门疾驶而去。出了城往前走,逃难的人渐渐少 了许多,当他来到一处十字路口,心里顿犯起难来,不知该往哪边追。他勒住黄骠马跳下 地,四下打量着,想找个路人打探一下再继续追。看见路边老榆树下有个中年人,陪着一位 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在树下焦急地四下张望,好像在等人。
这一男一女,正是内廷总管李莲英和圣母皇太后。荣庆一看,虽说看不出老妇人就是大 清国的圣母皇太后慈禧,但也知道这二个人是有身分的主,立即牵着马儿向他们走过去。
“瞧见圣驾过去了吗?”荣庆问李莲英。
“我们乡下人,不懂什么圣驾不圣驾。”李莲英瞅荣庆一眼,觉得他好像有些眼熟,他 怕对方认出,低着头不敢抬眼。
“圣驾就是皇上。”荣庆解释着,说圣上的车队前后有太监卫士跟着,一走一大串。他 将平日加之所见的情况向李莲英介绍着,问他们见到没有。慈禧和李莲英慌忙摇头,说没见 过。
荣庆站在那儿,伸手在额上搭起凉棚,瞅着头上的太阳,心想已经过了午时,他这一路 少说也跑了近一百里地。凭着他马儿的脚力,按理早该追上皇上的车队,圣驾不比平常的车 子,人多车多,走不了那么快。
荣庆一时拿不定主意,该往哪边追,还是先在这儿等一会儿。显然这位身挎大刀的壮士 站在这儿不走,令李莲英和慈禧心里非常不安。加上荣庆口口声声要找圣驾,更引起他们的 怀疑,不知他究竟什么心思,找圣驾干什么。特别李莲英,几次想扶慈禧离开这儿,无奈慈 禧太累,实在走不动,坐在地下一边喘气一边捶着两条老腿。
李莲英的举止引起荣庆的疑虑。他转身打量着李莲英,尽避对方扮成老百姓,荣庆仍然 觉得李莲英和慈禧身上有种与众不同之处。
“你抬头。”荣庆盯着李莲英,走到他面前:“我瞧着你眼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