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收宫女,也算给她们这些人图个出身,就冲着吟儿主动去北三所,伺候珍妃,在 那儿陪着一起受苦,你也该收了她。要是能生个一儿半女的,母以子贵,她也算没在宫中白 熬了,你说是不?”
“不不,儿臣不能干这种事。”
“为什么?”
“她进宫之前… ”话一出口,光绪立即刹住话头。他早就得知吟儿与荣庆的关系,并 许下诺言,事成后要替他们俩指婚,现在不能替他们了却这个心愿,总不能夺荣庆所爱,干 出这种荒唐事。别说他除了珍妃,对其他女人毫无心情,就算有,他也不能和吟儿发生这种 事。
“她进宫前怎么啦?”慈禧追问。。
为了不让慈禧怀疑,光绪连忙改口,说吟儿入宫前,她家里什么情况他一点也不了解, 收下为房显然不妥。慈禧笑笑,说这还不容易,宗人府都留着底,派人查一下。要是怕费 事,你回去亲自问问她就得了。
光绪本想求慈禧将吟儿从他身边调开,让她回北三所,继续留在珍妃身边,没想慈禧当 下一口回绝,他回到瀛台,心情非常烦躁,越想越担心珍妃。过去虽说她也是一个人住在北 三所,但身边好歹也有吟儿陪着她,通过她无论什么事,包括外面的情况多少也能知道一 些,现在吟儿一走,珍妃两眼一抹黑,往后的日子更加艰难了。
光绪明知这件事是慈禧的主意,心里却无可奈何。对一向骑在他头上的皇爸爸他不敢怎 样,一肚子火气全撒在吟儿身上。心想既然慈禧让她留在这儿,那就让她留吧,反正他是不 用她伺候的。一连几天,光绪不让吟儿伺候他不说,连寝宫和起居室也不让她进。
就在光绪苦苦想着用什么办法将吟儿弄走的同时,吟儿也在思索怎样才能转达珍主子的 劝告,并将那只绿玉戒指交还给皇上。按珍主子意思,皇上跟谁个女人生下孩子,这只绿玉 戒指便赏给谁。
来赢台之后,吟儿心里早就拿定主意,按珍主子意思,将绿玉戒指交还给光绪,至于珍 妃求她生子的情况则只字不提。吟儿深知珍主子一时情急,冲动之下脱口说出计她替皇上生 儿子的念头。不要说珍主子还可能有出头之日,就是没有,作为珍主子的贴心奴才,她不能 也不应该当真。她唯一的念头便是好好伺候皇上,按珍主子叮嘱她的那样,要她学会调养皇 上身体。为了这,珍主子特意将过去御膳房和茶水章熬汤的配方告诉她。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民间的俗话对这位皇家的真龙天子也同样适用。只 要皇上身体好,怎么也熬得过一个六十好几的老人。这就是吟儿最质朴的想法:皇上好了, 珍主子早晚会好的。包括荣庆和她自己,也都会跟着好起来的,所以,她来这儿首要的事便 是伺候好皇上,劝他宽心,劝他耐着性子等着珍主子。可是她来这儿好几天了,一直没机会 跟皇上单独说上话,连那只绿玉搬指也没来得及亲手交给对方、
自她头一天来这儿见了皇上一面,再也没见过皇上。她不知为什么,皇上不仅不让她伺 候,连起居室和寝宫,包括书房都不让她进。即便在回廊或院子里偶尔碰到皇上,皇上连正 眼也不看她一眼,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吟儿心里纳闷,不知她哪儿得罪了他。皇上不理 她,她可不能不理皇上。来这儿好几天了,冒了好大风险,将珍妃主子的戒指带到这儿,竟 然还没交到他手里。
一天上午,皇上身边的太监突然通知她,让她准备一下,说下午敬事房派人来接她离开 瀛台。吟儿一听顿时傻了,问对方为什么。太监说不清楚,也许皇上这儿不想用宫女。吟儿 急了,不顾一切地去找皇上,心想怎么也得将珍主子的绿玉戒指交给他。光绪正在书房读 书,小太监把着门口不让她进。她起初跟小太监说好话,求他通报皇上,对方不理她。她急 了,说一定要见皇上。小太监拦在门边,两人争执起来。这时书房里突然传出光绪的声音, 他让小太监放吟儿进去。
“知道我为什么让你走吗?”光绪绷着脸,双手背在身后问。
“奴婢不知道。”吟儿摇摇头,心神慌乱地说,“奴婢上这儿来,只是一心想伺候好皇 上。”
“光是伺候?皇太后还跟你说了些什么?”光绪盯着吟儿那张小脸,觉得正如慈禧所 说,这丫头突然变得更漂亮了。想到这儿,他觉得有些无聊,立即追问起慈禧到底跟她怎么 吩咐的。
“老佛爷也是这样吩咐奴婢的。”
“不对吧?”
“奴婢不敢有半句假话。”
“可你头一次见面却不是这么说的,你说是珍主子让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