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天,李莲英不止一次来这儿求他去养心殿上朝,显得比过去更着急。 昨天慈禧又特意派她身边的小回回送来了上乘的燕窝,说是给他滋补身体。由此来看。一定 是皇爸爸迫于各种原因,其中不排除地方各省的态度,暂时打消了罢黜他皇位的念头。听说 光绪在寝宫中睡觉,小回回本想放开声音通报皇太后驾到,被慈禧拦住。小回回上前挑起门 帘,慈禧轻轻向光绪床头走去。
光绪蒙着被子装睡。守在床头的小太监连忙跪下,先给慈禧磕了头,然后轻声叫着光 绪:“皇上,老佛爷瞧您来了。”
光绪装出一副被人叫醒的样子,一边叫着皇爸爸,一边挣扎着要起来。慈禧按住他,连 声说躺着躺着,别伤神,别伤气。
“皇爸爸,儿臣给您磕头了。”光绪趴在床上,给慈禧磕了头。
“唉!怎么就病成这样儿了?”慈禧在小太监递过的椅子上坐下,瞅着光绪心疼地看了 半天,对身边的小太监说,“你们这帮人都是干什么吃的?要是章德顺在身边… ”
想起茶水章是名在逃的犯人,慈禧猛然收住口。她本意只不过是为了说皇上病成这样, 你们这些人都有责任。她嘴上这么说,眼里却看得清楚,要说他有病,那也是病给她看的, 他除了心病什么地方都没病,慈禧提起茶水章,一下子就触动了光绪的心事,不由得深深叹 了口气。章德顺离开这儿一个多月,为什么至今仍然没一点消息?从最近情况看,茶水章显 然没被官府抓住,或许他已经跟南边的人接上了头。“明儿就给各省下诏,让他们保荐名医 进京,给皇上看病!”慈禧伸手摸摸光绪的额头,果然如她预料的那样,没有发烧。越是这 样,她越是郑重其事地对小回回说,小回回连忙说记住了。
“其实儿臣没多大病。就是体虚气急,养养就好了。”光绪读过不少医书,说起这方面 的话非常在行。不知是从小体弱多病,吃了大多的药剂,还是他这方面的书读多了,反倒不 相信别人。总之,他是一向不相信医生。他认为让医生治病的结果有两种,高明的医生可能 治好你,害人的庸医也可能越治越坏。谁也无法保证自己能取其上而舍其下,因此他便选了 中了,宁可不吃药不青病,这样病愈的机会虽不如上,倒总比庸医害了你一条命要强。所以 直到后来,他与慈禧同时病倒在床上,他仍然坚持这一条,至死也不吃药。后来有人说他害 怕李莲英在药里下毒,所以不肯服药,其实不然,至他亲政后,直到他生命的终点,只要他 清醒着,从没服过一口药。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且得熬着哪,一定要听太医话,该吃的药一定要吃。”慈 禧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知道他怕看病怕吃药,偏偏往这上头说。
“儿臣不孝,这一病,一点儿都帮不上皇爸爸了。”光绪故意作出内疚的样子。
“没事儿,好好养你病。”慈禧也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顶多也就是些个外国使 臣,成天吵着非要见皇上,我还偏不让他们称心,大清国的皇上,你们想见就见了?长长的 工夫,慢慢儿的性子,你们且等着吧。”
本来光绪认为慈禧亲自出马,肯定是来劝他出头露面,见见外国公使和本朝的大臣们, 以证明她的确是应皇上的恳请,再次出朝训政的,而不是像洋人所说,是她把光绪撸下台 的。看见她一副不急不慌的样子,根本不在乎他上不上朝,一时摸不清她的来意。
慈禧对小回回和光绪身边的太监们摆摆手,说她跟皇上娘儿俩说点儿家常话儿,你们都 出去。小回回和其他太监应声出去之后,慈禧从床头椅子上站起,不停地屋里走动,一边低 头想着心思。
“皇上啊,一见你这个样儿,你猜我想起谁了?”慈禧走到床头突然站定,两眼直直地 盯着光绪。
“不知道。”
“你皇兄,同治皇上。”
光绪心里一沉。不等他问话,慈禧便说起当年同治皇上一病不起的情况。她告诉光绪, 那年他没你这会儿大,刚十九。也是病得起不了炕,我也是这么站在他床前头,心里那份翻 腾,这不是自发人反送了黑发人了吗?她断断续续地说,一会儿沉缓,一会儿急促,说得光 绪毛骨悚然,心想她莫不是暗示自己,要是不听她的话,再不肯上朝接见臣子,她就对外说 他病死了。
光绪脸上任何一丝微小的表情变化,都没逃过慈禧的眼睛。她知道他害怕,认为她突然 提到的话题隐喻某种不祥的事物,这样她来这儿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当她说到那天她把太 监们都轰下去,当时那场面和现在一样,就剩了我们娘儿俩时,光绪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虽然他病成那样儿,心里倒还明白。他跟我说:我还没儿子,皇位交给谁呀?”慈禧 话头一转,说到儿子临终的情景,声音也变得嘶哑,显得非常伤感。光绪刚才那份惊恐渐渐 淡了,被她的话带入当年的情景里,不知她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件事,慈禧继续对光绪说道, “他问我,我愣在那儿,一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没想他早有了主意,他让我就在近支里给他 抱一个。后来我就按他的意思,将你抱进宫,那年你还不满四岁… ”
“皇爸爸意思我明白,儿臣不孝… …
光绪始终逃脱不了这个情结。一说起慈禧抱他进宫立为皇储的经过,心里便有说不出的 感激。也许正因为这个情结,他才一次又一次地坐失良机,沦落到现在名为皇上,实为阶下 囚的地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