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书目答问》具有简约、精要、实用的特点,素为学界所推重。梁启超回忆,他少年时代“得张南皮之《輶轩语》、《书目答问》,归而读之,始知天地间有所谓学问。”①任公此言,是当年士人的真切感受。对国粹派素持批评的鲁迅,于真正的中国学问仍深表敬意。1927年,他在抨击”整理国故”口号的同时,又告知青年:“我以为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②清末至民国间,求国学的入门之径者,莫不就教于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仅此一例,即可见张氏在中国近世学术史上的地位。
①《清代学术概论》二十。
②《庄子·天下》。
③《论语·子路》。
①《论语、述而》。
①《全集》,卷二百零四,《輶轩语》一,语行第一,讲求经济。
①《全集》,卷二百零四,《輶轩语》一,语学第二,读书宜读有用书。
②《劝学篇·内篇·守约第八》。
①《劝学篇·内篇·守约第八》。
①《清代学术概论》二十六。
①《全集》,卷二百零四,《輶轩语》一,语行第一,戒自居才子名士。
②《全集》,卷二百二十八,《抱冰堂弟子记》①《全集》,卷二百二十六诗集三《连珠诗》之二十二。
②《全集》,卷二百二十六,电牍五十七,致京张冶秋尚书。
③《全集》,卷二百零四,《輶轩语》一,语学第二,读书宜读有用书。
④《全集》,卷二百零四,《輶轩语》一,语学第二,宜学好墨卷,宜讲用意用笔。
⑤《全集》,卷二百零五,《輶轩语》二,语文第三。古文骈体文。
⑥《全集》,卷二百零五《輶轩语》二,语文第三,时文。
⑦《全集》,卷二百零五《輶轩语》,二,语文第三,古文骈体文。
⑧《全集》,卷二百零五《輶轩语》,二,语文第三,古文体诗。
⑨《全集》,卷二百零五《輶轩语》,二,语文第三,古文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