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孔子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第八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成效卓著的教育实践
  (一)创办私学聚徒讲学的业绩
  在孔子之前和孔子当时,中国古代封建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权。所谓"学在官府",就是说学校为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可能。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有些有一定文化教养的没落贵族,特别是士一级的贵族,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利用自己的文化修养(《诗》、《书》、《礼》、《乐》等方面的知识),收徒设教,称为村塾①;这种私塾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了,但影响不大。孔子所创设的私学则完全不同,它是中国教育史上跟"学在官府"相对立的"学移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孔子创办私学的影响之广之深,是空前的;从他个人收徒讲学的成绩而言,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是不多的。孔子在"三十而立"的时候,由于学业德行的广博深厚,己渐为社会所承认。他既无从政(仕)的机会,乃开始收徒讲学②。从此,聚集到他门下的弟子一天天多起来,先后达到传说的总数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一说七十七人)。这些学生大多数出身贫贱,来自贵族的学生只有鲁国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兄弟和宋国的司马牛等几个人。学生中后来有的从政(仕),有的从教(师),很多成为有政绩。有名望的人。由平民通过学习而能参与贵族政治的新情况,是从孔子创立私学后才开始兴盛起来的③。西周以来的世卿制度,由于春秋时代阶级关系的变动,已经摇摇欲坠。孔子一生用了四五十年孔子评传"学而下厌,诲人不倦"的持久努力收徒讲学,培养了一批人才,对于进一步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和贵族世袭政治官职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尾有不应低估的改革政绩的。
  ①《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郑玄注:"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朝夕坐于门,门侧之堂谓之塾。"意即古代做官退休的贵族,回到家乡,就在家乡做教育工作。办法是:他朝夕坐在门口,门旁房间就是学生受教育的地方(塾)。所谓私塾,即源于此。但那时能来受教的还是乡间(闾里)有身份人家的子弟,不能跟孔子所办平民教育的私学相比②孔子何年始收弟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十七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一说二十二岁(胡仔《孔子编年》),一说三十五岁(司马贞《史记索隐》)。现根据孔子自己所说"三十而立"及其他旁证,定孔子收徒讲学为三十岁左右。
第 64/103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