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傅玄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三、统计辞赋之作,
  不计《七体》、《七社》,故为58 篇。作活动在晋世,属于前期代表。入晋前,张华(232-300)写过《鹪鹩赋》(261 年作),成公绥写过《乌赋》、《天地赋》(251 年作),《啸赋》(263 年作),①均在高平陵事变以后,说成是魏晋之际崭露头角,当作西晋赋作的早期代表,还说得过去。但是,比张华、成公绥年长十四五岁的傅玄的情况就下一样了。他在魏① 诸赋的创作年代,据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
  明帝青龙年间就开始写赋,《正都赋》就是他17 岁时的作品;②正始中写过《七谟》,编过《七林》集。他崭露头角正像成公绥一样,是在20 岁前后,这就提前得多了。
  我们再利用前面列的表,说明傅玄创作辞赋主要在正始前后。从表中可知,傅玄赋作中动物、植物、器物(包括乐器)合计41 篇,占其全部辞赋作品的68%,即2/3 以上。这与建安赋中大量写征战、射猎,写人物、情志的倾向,有明显的区别,是清楚的;同时,也与西晋赋中大量涉及天象、吊古、怀旧方面的题材,很不相同,亦需看到。至于傅玄大量写作的动物、植物、器物类赋作,建安作家、魏晋之际作家、西晋作家都写得不少,有的题目(如《鹦鹉赋》、《酒赋》等等)一直在用;但是总的变化也很大:建安作家常写的、鹞、鹤、龟,槐树、迭迷香,扇子、玛瑙等,傅玄的作品中不见了;典型的西晋作家开拓表现对象,如写蜘蛛、苍蝇、蔗、荠,等等,傅玄的作品亦不见这类琐碎的题材。这些事实大体反映出傅玄赋作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
  而且,傅玄承上的特征更明显。不仅他的《正都赋》受到太和青龙中韦诞、何晏、缪袭、刘劭同类赋作的影响,而且他的许多篇名(如《投壶》、《弹》、《笳》、《桔》等等)更直接继承了建安、黄初以后曹丕、曹植、杜挚、邯郸淳等人的传统,体物写志的味道更浓。傅玄在正始年间不得志,正始以后,嘉平、正元年间在司马昭军府任职,西进南征的军旅生活长达七年之久。这段经历在他的赋作中有反映。例如:《阳春赋》"乐仁化之普宴兮,异鹰隼之变形",当与嘉平元年(249年)春高平陵之变有关;《乘舆马赋·序》称曹操为"太祖",不可能写于入晋后,甚至也不可能写于司马昭执政时期;《山鸡赋》有"南州之令鸟",《鹰赋》有"思击厉于中原",《驰射马赋》、《良马赋》诸篇,也能看出他从军转战的体验,绝不是呆在京城能写出来的。
  因此,我们认为:傅玄辞赋之作,绝大部分写于青龙二年至正元二年(234-255 年)这20 多年间;他是正始前后的辞赋作者。他人晋后写过一些作品,如《元日朝会赋》、《矫情赋》、《辟雍乡饮酒赋》、《相风赋》,这前面第三章已有说明;此外,《风赋》、《喜弄赋》①等,也可能是人晋以后的作品。但总的来讲,傅玄入晋以后写的赋,数量不多,风格也与人晋以前的作品有很大差异。
  还有一点,程著列举的魏晋之际赋家,与傅玄相比,似者多而异者少。
  傅玄始作赋的时间,与何晏、刘劭错先错后;傅玄的年龄比应贞(220?-269)、嵇康(224-264)、钟会(225-264)要长,他开始创作时,他们中有的还是不懂事的学童;应贞活到入晋以后,比傅玄早死几年,可何帧(约220289 年左右)① 生得迟,死得也迟,应、何计入魏晋之际,傅玄划进西晋赋家行列,这是讲不通的。所以,不能单纯考虑作家的卒年,还要考虑他的② 参见本书第三章的说明。青龙年间大治宫室,置崇文观,表现都城建筑 的赋作写得不少。《文心雕龙·时序》篇有一段话概括青尤至正始年间"征篇章 之士","并驰文路"的情形,亦可参观。傅玄赋中提到"天子"亲征东吴事,在 明帝以后的魏晋"天子"中,再无他例。
  ① 《风赋》写"开元"、"定位"云云,似晋初之作;《喜霁赋》写"炎旱历岁"、"我后神圣"等情,似与泰始七至九年(271-273 年)连续大旱有关,《晋书·五行志中》有记载。① 据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生年,更重要的是顾及到创作的实际时间。一个作家跨越两代,文风上前后会有变化,不能一刀切。
  傅玄所作辞赋,从现存篇目来看,是汉魏晋三代作家里数量最多的。汉末大家蔡邕不过15 篇,建安作家曹丕29 篇、曹植56 篇、王粲26 篇,西晋作家傅咸38 篇、成公绥25 篇、夏侯湛25 篇。其中曹植所作接近傅玄之数,他人尚远不及。但是,他的这些作品今存完整的不多,深入考察已不可能。兹略举其中较有特色者,作点解说。
  1.《正都赋》片断
  抚琴瑟,陈钟墟;吹鸣萧,击灵鼓;奏新声,理舞。乃有材童妙妓,都卢迅足,缘修竿而上下。既形变而景属,忽跟挂而倒绝,若将坠而复续。虬索龙蜒,委随纤曲。抄竿首而腹旋,承严节之繁促。手戏绝倒,凌虚寄身;跳丸掷堀,飞剑舞轮。于是神岳双立,冈岩岑吝;灵草蔽崖,嘉木成林。东父翳青盖而遐望,西母使三足之灵禽。丹蚊吹笙,文豹鼓琴。素女抚瑟而安歌,声可意而入心。起而鹤立,和清响而哀吟。(《全晋文》卷四五)
  这段赋文是写杂技表演场面的。在歌舞演奏的欢乐气氛里,少年男女攀竿上下,翻腾造型,奇绝惊险,千变万化,使人目不暇接。文中虽有比喻、夸张之语,却更具记实直叙的特点。傅玄青年时目击洛下杂技演出场面,热烈的气氛、新鲜的感受,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写法上,三字成对,四言排列,六、七言穿插相间,用字又平易通俗。京都大赋如此写法,很少见。此赋还有一段较详实的文字,写魏明帝亲征出发的场面,也没有虚饰渲染之辞。此赋又在多处出题《三都赋》、《西都赋》、《北都赋》等。严可均按语,以为皆为《正都赋》之误。此赋写法与刘劭《许都赋》、《洛都赋》,卞兰《许昌宫赋》等,十分近似。《三国志·刘劭传》曰:"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动作二赋,皆讽谏焉。"但从傅玄此赋中,看不出讽谏的意思。
  2.《斗鸡赋》
  ??前看如倒,傍视如倾。日象规作,嘴似削成。高膺峭峙,双翅齐平。摧身竦体,怒势横生。爪似炼钢,目如奔星。扬翅因风,抚翮长鸣。猛志横逸,势凌天廷。或踯躅蜘蹰,或蝶蹑容与;或爬地俯仰,或抚翼未举;或狼顾鸱视,或鸾翔凤舞;或佯背而引敌,或毕命于强御。??(《全晋文》卷四六)
  此赋特点,如曹道衡先生所言:"虽用了铺张的写法,但无堆砌之感,也没有生僻的字,把斗鸡时的种种动作,写得十分逼真。"①
  3.《瓜赋》
第 26/88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