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中国思想家评传—傅玄评传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但是,四库本《傅子》毕竟是第一部集辑本,尽管存在着疏略不备、归类不当的缺点,还必须充分肯定它的开创之功。《傅子》最终辑怯渐趋完善,就是从四库本开其端的。
  (四)方本、严本、叶本的比较
  四库本《傅子》出现后,清代延至民国,各种初排、重刻、辑佚、订校本相继出现。一卷("武英殿"、"汉魏丛书"、王仁俊"玉函山房"、张鹏一"关陇丛书"等)、二卷(钱保塘"清风室丛书"、方师五卷合收本)、三卷(钱祚熙补增"指海"本、叶德辉"观古堂"本)、四卷(严可均重辑)、五卷(傅以礼"傅氏家书"本、孙星华重辑本、民国"丛书集成"本),还有附录或单刻的订校增补者,均重复或错互面世。其中可取者,为方师、严可均、叶德辉的三种辑本。
  1.方师本。光绪二年(1876 年),由方师搜辑而成,并由广州书局刊印的《傅鹑觚集》五卷本中,卷一、卷二为《傅子》。据方《序》称,他是以所得日本刊魏徵《群书治要》中的《傅子》文,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收载,"彼此互勘,正其讹字,顺其次序,计得篇目三十"①。这用的是"互补法"。接着,方氏又检辑《三国志》裴注,搜辑《初学记》、《意林》等所见佚文,另为一卷。
  2.严可均本。嘉庆庚午岁(1810 年),严氏即开始对《傅子》进行辑补。据严氏《按》(《全晋文》卷四七)语称,他"以唐魏徵《群书治要》所载二十四篇,校《大典》本,多出二千五百许字;又从《三国志·注》写出六千三百余字",进而"遍搜各书,得件文数百条,重加排比,以《治要》、《大典》等书所载整篇为二卷;以各书所载,依《意林》九十五事,次第类附而间厕之,为补遗二卷。凡四卷"。这四卷《傅子》,于《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全晋文》卷四七至卷五○有收,是人们利用最方便的资料。
  3.叶德辉本。光绪十七年(1891 年),叶氏辑成《傅子》三卷,并附《订讹》一卷。他在《叙》中交代了辑录经过,其方法与方氏、严氏大致相同,是以《群书治要》为主,参订《永乐大典》;博采群书,务求不漏,又仔细甄别,考订真伪,具有比方本、严本更谨严的学术价值与更可靠的使用价值。有关这三种《傅子》辑本的取材情况详见下表。
  ① 这30 篇分别是:"《四库》所收校之同者十三篇,补《大典》所缺者六 篇,缺无可补者二篇,无篇名而补入者六篇;又《大典》有而《治要》无者二篇; 又《治要》有而《大典》无者一篇。"详参后面表列。三本收录
  材料始出处
  方师《傅鹑觚
  集》五卷中第一、卷二《傅子》
  严可均《全晋文》卷
  四七至五○《傅子》
  叶德辉《傅子》三卷,
  附"订讹"一卷
  唐魏徵《群书治
  要》27 段,无篇名。
  明《永乐大典》
  未载有"※"号者,其他均有篇名,有的仅为节录。
  卷一:
  1.《治体》
第 16/88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