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 鸡
斗鸡初赐锦,舞马解登床。帘下官人出,楼前御曲长。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历历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为郎从白首,卧病数秋天。
洛阳
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清前去宫阀,翠盖出关山。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
骊 山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
提封
提封仅天下,万国尚同心。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时征俊又入,莫虑犬羊侵。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这八首诗虽然不在一个总标题之下,但它们"皆追忆长安之往事,语兼讽刺,以警当时君臣,图善后之策也。"(《杜臆》卷八)清人管世铭云:"《洞房》以下八章,皆取篇首二字为题,盖联章也。"(《读雪山房唐诗钞》卷一四《五律凡例》)我们也把它们视作一组组诗。与放眼四海的《诸将五首》不同,《洞房》等八首把目光集中在长安一带,而在时间上则涵盖了更长的跨度,从而使诗人的反省面更为开阔。八首诗的内容是蝉联而下的:《洞房》写秋夜感兴,思及宫掖之凄凉,陵寝之寂寞;《宿昔》写玄宗宠爱杨氏姐妹,恣意行乐之事;《能画》写玄宗喜好优宠技巧;《斗鸡》写淫乐不得长久,终于乐极悲来;《历历》写叛乱忽起,自叹流落天涯;《洛阳》写潼关陷落,玄宗仓卒西逃;《骊山》重申园陵寂寞之悲;《提封》直究当时致乱之由,欲垂以为永戒。八首诗虽各咏一事,但合起来则构成一个整体,结构上颇见匠心。诗人反思的焦点不是安史之乱的过程,而是那场大乱发生的原因。正由于杜甫要想探求、揭示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真实原因,所以他是带着严肃的历史感来写这组诗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为君亲讳的封建观念的桎梏,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最高统治者--唐玄宗。如"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写贵妃专宠与秦、虢得幸,所谓"宫中行乐秘",可见必有不可闻于外人者。又如"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斗鸡初赐锦,舞马解登床",写淫游无度,恣意行乐,置朝政国事于不顾。这些正是玄宗本人的作为,"每蒙天一笑"就指明了这一点。还有一些诗句则隐含讥刺,正言反说,如"天子初愁思"一句,金圣叹云:"'初愁思',妙,言天子直至是日初有愁思,写得最好笑。一向'花娇'、'龙喜',何等快活,却变出愁来,然而潼关已不守矣!"(《杜诗解》卷三)又如"政化平如水,皇明断若神"二句,宋人洪迈曰:"意味颇与前语不相联贯,读者或以为疑。按杜之旨,本谓技艺倡优,不应蒙人主顾眄赏接。然使政化如水,皇恩若神,为治大要既无所损,则时时用此辈,亦亡害也。"(《容斋三笔》卷六《杜诗命意》条)浦起龙更以为"言当日久享清晏,政非阻化也,皇非不明也,而时时进用杂技,亦未值非意之警,乃升平游戏之常耳。"(《读杜心解》卷三)其实此二句正是讽刺玄宗君臣自以为政化皇明,可以高枕无忧地享乐,与前面"复似物皆春"句贯若连珠,讥刺之意不难看出。总之,"八首诗于未乱之前,隐隐写出将乱;正乱之时,写出致乱之由;已乱之后,写出弭乱之方。"(《程千帆、张宏生《晚年:回忆和反省》,载《被开拓的诗世界》)体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思熟虑和痛切反省。第四是缅怀历史上的优秀人物。自从晋代诗人左思以来,借咏史以咏怀已成为诗歌史上的优秀传统。当杜甫的诗笔咏及历史人物时,他正是在某个方面与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借以抒怀。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 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混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 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干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 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官。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