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风里."
"是村南还是村北?"
"村南的一座小山上."
"插了牌子吗?"
"有一座小石碑."
徐芳见他问得这么细,就说:"你准备去看看她的坟墓吗?"
"那要看机会了."郭祥叹口气说,"至少在我们胜利回国的时候,我是要去一次的."
徐芳也慨叹说:"我觉得在小杨姐姐身上,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她对革命,对同志不掺半点假,完全是真心实意的.就是亲姐妹,在最危险的时候,她也未必肯真正救助你;可是小杨姐姐,为了革命的需要,为了同志的安全,却是肯毫不犹豫献出生命的人.我跟她在一块儿时间不长,她却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她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实际行动,使我懂得了在这一生里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我相信,这条路我是会继续走下去的.……"
乔大夯那件特大号的军衣已经涮净拧干,徐芳又把另一件混合着汗渍和泥土的衣服投放到溪水里.那条丝带一般的绿水,老像要把她手里的衣服夺去似的,在水里牵得长长的,并且发出充满情意的叮咚的歌唱.
世界上有些话,是最难启口的.就是一些心直口快的英雄好汉也不免如此.何况像徐芳这样刚满20岁的女孩子呢!从内心里来说,她对郭祥是非常倾慕的.至于这情感的绿芽,究竟是什么时候悄悄钻出地皮来的,不仅春风难知,就是她自己也不知道.郭祥在医院休养的时候,她还完全是一个不懂事的少女,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候"只晓得抢糖豆吃".对郭祥与杨雪之间的感情,她不仅不懂,还觉得两个人躲在河边说悄悄话,简直非常好笑.杨雪牺牲后,小徐回到前方.当她得知郭祥在玉女峰壮烈跳崖的时候,她感动得哭了.但是这种情感也以对英雄的景仰居多.因为在她看来,郭祥是一个无比高大坚强的英雄,是一个具有某种神秘品质的难以企及的人物.至于其中掺杂了多少个人爱慕的成分,那是直到今天她也难以确定的.也许这些都已水乳交融又无法分辨了.或者说,比较明晰的,是郭祥从敌后归来时.那次也是在海边,她第一次向郭祥告知了杨雪牺牲的消息,当时郭祥痛苦万分,内心如焚,这件事也给了她深深的感动.此外,还有无名山的相遇,自己亲眼看见郭祥悄悄地抚弄那面小圆镜子,以及托她织作镜套、笔套的动人情景,都流露出他对杨雪的感情是多么地深沉和真挚呀!她觉得郭祥这人不仅在政治上,在同敌人作殊死斗争时,是那样的坚定,就是在个人感情上也是纯真高尚的.也许就从这时,落下的一粒种子悄悄地萌发了绿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