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气候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将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一个内在组分而发生变化。因
此,对一个气候系统来说,何为外因何为内因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所讨论的现象
以及所涉及的时空尺度。
以上少数几个例子旨在说明,在电脑模型中,从众多因素中选定某一气候系统
的内因及外因是一件复杂的工作。 发现混沌理论的先驱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气象理论学家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Lorenz)在 20世纪60年代就认
识了这一内、外因之争的重要性。洛伦兹注意到,一个复杂的所谓的非线性系统可
以有不同类型的行为。非线性意味着一个系统对某一外力的响应,并不与外力大小
成正比关系。 例如,假如有这样一个非线性系统,当施以1个单位的外力时,它将
作出1个单位的响应; 如果外力变成2个单位,系统的响应可能将变为6(或1.5)
个单位(或者系统将产生崩溃——这是一个非常非线性的响应)。两片阿斯匹林可
以治愈一个人的头痛,但吞下一整瓶的阿斯匹林则将致人于死地—一这是极端的非
线性响应!
有一种反应方式被称为“确定性的”,它意味着系统对外力的响应是以一种一
对一的方式(即使是非线性的)进行的。也就是说,一股特定的推力引起一种特定
的响应,假使推力加倍,则产生另一种可以预定的响应:推力和响应之间有直接的
因果关系。 例如,将l%的太阳能反射回太空的火山尘埃,原则上将会引起一次可
以确定的特定降温; 如果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能增加到2%,则会引起另一次特定降
温效应(不一定是线性的,但仍可确定)。
另一类系统行为是“随机的”,意指系统按某些统计规律运作。例如,一对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