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作用的遗迹包括拖曳着巨大砾石的冰川在岩石表面蚀刻的相似的槽沟形式。
根据这些槽沟,科学家们能够确定古冰川的运动方向。
持怀疑态度者对这些证据不屑一顾并嘲笑大陆漂移这一理论。美国哲学学会理
事长在20世纪20年代曾宣称大陆漂移理论是“十足糟透了的胡说八道”。直到二战
结束以后大陆漂移理论仍未获应有的承认。事实上,人们还需要两项革命性的进展
才能使魏格纳的观点变得可信:证实大陆曾经移动(而且今天仍在移动)的直接物
理证据以及对这种移动的解释。
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全球洋中脊体系的发现,大陆移动的物理证据也开始出
现。全球洋中脊体系由基本上环绕地球的长约65 000千米的海底山脉组成。沿着这
一山链的中央部位存在一条窄而深的裂谷。热的岩浆沿着这一裂谷上涌,在岩浆凝
固的同时,它们向两侧扩张形成新的地壳物质。这一过程被称为海底扩张,到了20
世纪60年代时它已被古地磁方法证实。随着新的岩石的形成,它们被永久磁化,其
磁场则沿着形成时地磁场所指的方向排列。当地磁场发生倒转时,在洋中脊两侧的
海底均可见到平行对称的反向磁异常条带。如果已知发生这些磁极倒转的大致年代,
则通过测量裂谷与反向磁异常条带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确定海底扩张的速率。
当一艘考察船拖着磁力仪在海底“裂带”上方的海区来回穿梭时,磁力仪会获
得这些裂谷的有关古地磁证据,并进而确定其极性。20世纪60年代晚期,作为深海
钻探计划的一部分, “格洛玛·挑战者”(Glomar Challenger)号考察船从大西
洋洋中脊直接获得了岩芯,从而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如同所预测的那样,
裂谷处的海底被证实是最年轻的。沿中轴往两侧,海底的年龄逐渐变老。由于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