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地上标出睡袋的大小(含头部位置),沿标线向下挖出约60厘米深的沟,沟边上部切出15×15平方厘米的雪块,在切出位置上放置雪块(图a),沟两边雪块相互依靠支撑,形成顶篷。
装备及其他物品放在沟下面,睡袋靠物品支撑,不直接与雪地接触。
迎风的沟口要用雪块填实。背风沟口安置可移动雪块,方便进出(图b),或将出口封住,再在雪下挖一通道作为出入口(图c)。若所在地点在缓坡上,冷空气很难进入庇身棚,棚内会更暖和。
1 、3 、2 雪洞先在雪地上挖开孔,里面扩展成一个舒适的雪洞。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道理,雪洞内分成三层:上一层生火,中央层睡觉和放置用具,下一层仅容纳冷空气。顶篷上开口,可便于通风,让篝火散发的烟雾能散出去。
用可移动的雪块堵住洞口,作门。为了防止冻融,雪块与洞口不必吻合太好。雪块位置也应尽量与洞内接近,这样即便冻合,也易于分开。
洞内表面可以修得光滑一些,这样即便有冷凝水形成,也会随壁滑下,而不会滴落下来弄湿装备。洞内沿外周应开凿水沟以便及时排走水分。
1 、3 、3 雪房依格鲁——爱斯基摩人的圆顶屋搭建一座“依格鲁”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居住效果很好。数百年来,爱斯基摩人一直生活在雪房中,这足以证明这一点。首先要挖好进出口通道,至少得能让人爬进去,出口还必须位于背风处。
在地面上划出直径4 米的圆,开始建房前踩实圆内的雪,在圆的外周摆上一圈雪块,这时即可开始修建如同图的坑道式进出口,或进一步建成图样式的进出口。在第一圈雪块上再加一层雪块,其中心对应着下层雪块间的缝隙,如此相互交错,一层层叠加,直至形成半圆形顶。在靠近底部和顶部的上下两端各钻一个通风孔。底部通风孔不能过低,以防积雪堆积,把通风孔堵住。通风孔也应背风而建。用雪堵住雪块间的裂隙。雪房内壁要打磨光滑,防止凝结水直接滴落。
螺旋式建房法先摆好底层一圈雪块,雪块上表面为螺旋式升高。第一圈雪块的形状也应是向内向下倾斜。第一圈雪块建得很好,再摆放上一层雪块就会相当平稳,这样一层层摆上去,每一层都向内倾斜,也许直到最后几块才会需要额外的支撑。
第一圈雪块上表面修平会对下步垒加很有利。上表面也应缓缓向中央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