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李莲英心中冒出一股无名火,指着吟儿叫道。你想想,他是内廷总管, 皇上软禁在瀛台,这事儿就直接归他管。前一阵子传出皇上夜闯冷宫与珍主子会面,二总管 崔玉贵为这在老佛爷面前狠狠告了自己刁状。如果皇上真的跑了,他能不说,这可是要掉脑 袋的。
“老佛爷让我说的呀。我许多天没见过皇上,连他音信也听不到。”吟儿不服气地顶了 李莲英一句。她这一说,慈禧猛然醒悟过来,连声说吟儿的话可说到点儿上了。
“对!皇上好一阵子没上朝,不但没接见过洋鬼子,连大臣,甚至亲王也没见过面,外 头不定说什么哪!”
“老佛爷!奴才琢磨好些日子了……”瑞王犹豫半天,终于忍不住想建议慈禧趁此机会 将皇上废掉。话到嘴边,他还是将这个话题推给了李莲英,让他跟老佛爷说。
李莲英在废皇上的事情上与瑞王看法一致。本来这样的话从瑞王嘴里说出更恰当,这就 叫名正言顺。他知道,瑞王为了这件事在老佛爷面前碰过不少钉子,此刻又点名让他说,心 想这回只得硬着头皮由自己唱一回主角了。想到这儿,他看一眼吟儿,让她回避。慈禧知道 他们有重要事,让吟儿接着听戏去。
吟儿一走,李莲英便压低声音,说了瑞王事先与他说过的计划,要慈禧趁着这个热乎劲 儿,把那事儿办了就得了。
慈禧故意装糊涂:“哪个事儿?”
“皇上病了不少天了,这会儿报个病危,也是水到渠成啊?”瑞王咬着牙说了他内心的 隐秘。正如说张之洞滑头一样,这个点子是恭亲王出的,但他从当不出头鸟。
“你们两个奸臣,好大胆子呀!”毕竟光绪是她一手养大,她可以夺他的权,可以毫不 犹豫地杀珍妃,要她对光绪下毒手,慈禧是万万不肯的。瑞王和李莲英本以为慈禧会作样子 推托一番,她装她的湖涂,他们干他们的勾当,没想慈禧真的动了怒,吓得他们俩当下跪 下。
“人家想睡觉,你们就赶紧递枕头啊。我问你们,武昌那个皇上,真的还是假的?”
“当然是假的。”瑞王和李莲英同声跪在地上说。
“这就是了。”慈禧冷笑一声,觉得他们脖子上好像长得不是脑袋,整个一个浆糊桶, “你们也想想,只要这边一报驾崩,假的马上就成了真的!张之洞这个老滑头,他就是这个 意思!你们还嫌天下不乱呀?”
慈禧这一说,瑞王当下愣住,不得不佩服慈禧想得比他远,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层。不 过话又说回来,真要换了也就换了。他不信张之洞能翻得了天?说来说去光绪是老佛爷心头 一块肉。俗话说“养育之恩”,养育养育,养字放在育字前边,这里头的学问就在于养比育 更辛苦,更重要,情感上也更那个什么的……光绪不是她生的,”却是她一手养大成人的。 所以说到底,还是老佛爷下不了这个狠心啊!
回到北三所,吟儿立即将她在储秀宫听到的有关皇上出走的消息告诉了珍主子。珍妃激 动得半天说不出话,心想怪不得最近吟儿打听不到光绪的动静,正如吟儿分析的那样,前一 阵子茶水章的出逃,也许就是为光绪皇上南下做准备。
珍妃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后来慢慢平静下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光绪毕竟跟茶水章 不一样,后者不过是个太监,不但有宫中通行的腰牌,又是宫中的老人,就连他混出宫外也 得费很大的心机。光绪不同,他是当今皇上,瀛台四周环水,岸上有敬事房的太监在那儿日 夜守着,神武门有护卫禁军把门,他要逃出皇宫是不可能的。
珍妃说了她的疑虑,认为皇上不可能逃出瀛台,更不会去了武昌。
“怎么就不会呢?人家张之洞奏折都来了,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吟儿急了,说那份 电报奏本是她念的,一连念了两遍,全文差不多能背下来。
“傻丫头!”珍妃苦笑着说,“你想想,我能不盼着皇上远走高飞。可他飞的动吗?他 身边没了章德顺儿,连南海都过不来,别说飞过长江去武昌?”
“说不定章德顺出去就是为皇上作准备的。”吟儿认为茶水章在北三所防范如此严密的 情况下,都能安排皇上与珍主子见面,因此救皇上逃出瀛台绝不是不可能,“连老佛爷都 说,张之洞三朝老臣,不会瞎说。必定是武昌那边真有那么回事儿。”
“你认真想想。如果皇上真的跑了,李莲英头一个跑不了。皇太后不扒他的皮?”听珍 妃这么一说,吟儿再也说不出话来。真要出这么大的事,李总管早就抓进空房,不可能还留 在慈禧身边跟在左右。而且从下午场面看,李莲英显然不像犯了事的样子。这样看来,李莲 英和瑞土认定武昌那边有人冒充皇上,不能说没有道理。问题是如果有人冒充皇上,他们是 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