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发明和创造,需要很多条件,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心里的、 ……,社会环境影响尤为突出。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需要把发展科学的一般规 律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适宜的政策,以利于发挥人的聪明才智,鼓励探 索勇气和创造精神,使本国的科学事业较快而顺利地发展。在国际上,广泛进行学 术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发展科学和繁荣经济已是迫不及待的问题了。但 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不应盲目崇拜外国,特别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的自 卑心理束缚科学创造精神。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扫校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十章 “事修而谤兴”
——沈括改革方法的坎坷历程
沈括(1031-1095)不仅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有经世之才的杰出政治家,也是 一位学识渊博、成就卓绝的自然科学家。《宋史.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 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他晚年所著的《梦 溪笔谈》是一部十几万言的皇皇巨著,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我国古代尤其是北宋 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记载了他自己许多精辟的学术见解。沈括和他的 著作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据着特别突出的地位,在世界科技只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日本数家三上羲夫称赞沈括说:“日本的数学家没有一个比得上沈括,……沈括这 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一个人”。英国著名科技史 家李约瑟也认为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 学史上的座标”。
但是,沈括这样一们文武双全的政治活动家、世界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一生中 却历尽坎坷,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屡遭排斥和打击。沈括所处的时代,北宋地主统 治阶级内部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提),地主阶 级革新派的代表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变法运动。沈括积极参预 变法活动,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担任过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许多重 要官职。在这同时,他也被守旧派视作眼中钉,多次遭到诬陷,两度被罢官降职。 沈括在政治上是一个坚定的革新派,在科学研究中更是一贯敢于提倡新说,反对墨 守陈规。沈括的科技发现和学术创见很多,但大都是在同腐朽的儒都经学传统势力 进行反复斗争后才取得的。自先秦以来,僵化的儒教经学曾束缚住了中国历史上无 数知识分子的手脚,把他们的主要精力都吸引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 标和自我道德修养上去,而把一切真正具有认识价值的科学知识一概贬作、君子不 齿“的“方技”。而且这种传统的儒教经学具有极其顽固的抗变性和保守性,只要 谁稍稍“有乖于圣学经义”,就会被扣上“离经叛道”的罪名,受到轻则毁誉、重 则家破人亡的严惩。因此,中国古代许多曾见诸史籍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在漫长 的岁月中被淹灭了。沈括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同样未能逃脱这样的厄运。他的许 多学术成就都曾被作为异端而遭受排斥,有的甚至被埋没了数百年。这种情况特别 典型地表现在乳对历法的改革方面。
北宋频繁的历法改革活动
宋王朝建立之初,进入了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七八十年的长期统一与和 平,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唐代相比,宋代的经济在农业、手工业、 商业和国外贸易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生产的需要,直接导致了 宋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潮。在这一科技发展高潮中,天文学占据着显著的地位。
当时航海业的发展提出了精确测定天体位置的要求,农业的发展则需要依据更 准确有历法来精细地安排农事。而这一时期冶炼和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提高,又使 得一些大型、精密天文仪器的制造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改进了天文观测的精度,这 样就把天文观测和历法计算中的矛盾揭示得越来越深刻。正是人们的生产斗争和科 学实验促成并推动了北宋频繁的改历活动。在这一时期内,几乎每个皇帝在位时都 颁布过新历。从北宋开国(960年)到京城开封被金兵占领(1126年),这167年间 就颁布了9个历法,平均每18年就要进行一次历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