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锐回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回答:“七点过五分。”
“快开电视,看新闻。”马林生嚷,端起碗,面向电视坐正。
马锐开了电视,又回到桌旁坐好,继续低头吃面,只是不时看一眼荧光屏。
电视里不断出现工业增产农业丰收市场供应充足的画面,接着是不同行业的干部们在开会衣冠楚楚的国家领导人笑眯眯地会见肤色各异的外国要人、大亨什么的。
“这个地方我‘四清’的时候去过,穷!就是出枣。过去遇上荒年,老百姓没吃的,都去打枣——嗬,现在也丰收了……”
“这不是那什么嘛?过去是醋厂,现在怎么改酒厂了?噢,大概是原料产地作物改了,因陋就简……”
马林生边吃边评论,介绍着背景,不时指着出现在画面里的某个有身份的先生郑重地对儿子说:
“这人到我们书店买过书,非常有学问非常和气,他买的很多书还是我给他推荐的……”
“这个人你该有印象吧?你们学的课文里有一篇就是他小时候写的《春到汾河》。这位老兄的文笔我可不敢恭维,半个世纪过去了,还是小时候那样,书倒一本本出,眼下我们只好把他的书放在儿童读物柜台出售了,我是搞书的我可知道他……”谈笑风生间,马林生已吃完了面条,碗筷放在一边,仍津津有味地盯着电视屏幕自言自语、评头论足。
“又是他,又是他,怎么越长越像熊猫啊……”
他扭头看了眼儿子:“吃完了?吃完快去把碗刷了,咱们各刷各的碗。”
马锐坐着不动:“我等等。”
“还等什么?我早说过,各人的碗各人刷,你该学着料理自己的生活了。”
“我想看看这电视里有没有你不认识,没去过的地方。”
马林生嘴绊了一下,瞧了一眼儿子,不吭声了。呆呆地看了会儿电视一别脸嘟哝道:“没劲——快国际新闻吧。”
马锐拿着自己的碗筷出去了。
马锐洗完碗回来,电视里已经开始播放卫星传送的国际新闻。画面上不断出现在海里游弋的军舰、空中呼啸飞行的战斗机、扬着炮口在沙漠中行驶的坦克装甲车辆以及穿着迷彩作战服的美国大兵。电视播音员正在报告海湾局势的最新发展。
“您说美国和伊拉克能打起来么?”马锐问他爸。
“难说。”马林生皱着眉头盯着电视,认真地思索,“目前局势复杂,我一下还不好妄下判断。”
“您希望他们打起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