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太远了,超越了现世的社会和思想,这也正是李敖自由民主气质之不足的一面。
2.角色与人格动力的差异
表面上看,殷海光是一个单纯地道的学者。剥开这层“外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纯
真道德热情驱使下奋斗一生的灵魂。在殷海光用心最勤的学术专业逻辑与分析哲学上并没有
原创的贡献。相反,大众记忆中殷海光最鲜明的形象主要就是《自由中国》的一支健笔,一
位不畏逆横的勇士。殷海光最终的成就是人格上的。
李敖是一个怪物作家。他是知识分子与文化商人的混合物。一方面,他学识渊博、学贯
中两,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同时,他又十分注重商业活动的效益原则和交
换竞争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分子。
这一隔海的文字,可说是殷海光与李敖的最好论断了。
一个插曲颇为有趣。殷和光在世时,有一次笔仗,是同劳思光打的。劳思光最后批评殷
海光,说他曲学而不阿世,殷海光很气,跟我痛骂劳思光,说此人头脑欠清。多年以后,劳
思光自香港移台,台北市东丰街原有一家电玩店,我路过时,在窗外常见里面有一矮小枯瘦
的穿西装打领结小老头在玩,其矮小枯瘦,与殷海光有几分神似,原来就是劳思光。有时高
信疆也和他一起。我笑问信疆:“你怎么这么无聊、这么‘与民同乐’,怎么带劳思光做起
你们身份不该去的地方、玩起你们身份不该有的娱乐?”信疆笑着说:“谁带他来了,是他
带我来的呀!”听了信疆之言,我们相互大笑。后来东丰街电玩店关门了,久矣不见“劳”
苦功“高”了。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饭后,与小屯在东丰街,一人走过,忽闻大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