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诗史"
晚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此说得到后人广泛的认可,如北宋黄庭坚诗云:"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山谷诗外集补》卷四)胡宗愈《成都新刻草堂先生诗碑序》(《杜诗详注》附编)、王彦辅《增注杜工部诗序》(同上)等也都申述此意。
(二) "集大成"
北宋秦观《韩愈论》(《淮海集》卷二二)云: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昔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于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岂非适当其时故耶?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外郎杜君墓系铭》以注此诗(见《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九)。然而白居易《与元九书》作于元和十年(815)十二月,而韩愈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恐未必已得知白氏书信中内容,所以我们认为韩诗主要是针对元稹而发,元稹为杜甫作墓系铭事在元和八年(813)。
②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云:"李商隐、杜牧之齐名晚季,咸称李杜。"清薛雪《一瓢诗话》中遂称之为"小李杜"。
① 见《顾陶(唐诗类选)是第一部尊杜选本》,载卞孝萱《唐代文史论丛》。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
"集大成"之说实乃当时人之共识,苏轼云:"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书唐氏六家书后一首》,《东坡集》卷二三)又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书吴道子画后》,《东坡集》卷二二)所以陈师道《后山诗活》称:"子瞻谓:杜诗、韩文、颜书、左史,皆集大成者也。"也许就是从苏轼的话引申而来的。而且,早在元稹所作的杜甫墓系铭中已说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这段话虽未拈出"集大成"三字,但这层意思已经呼之欲出了。
(三) "诗圣"
南宋杨万里《江西宗派诗序枫《诚斋集》卷七九)云: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
杨万里此论,后人多予引述,①因为他首先标出一个"圣"字。但事实上这也不是杨万里的独得之秘,早在北宋,邹浩作《送裴仲孺赴官江西叙》(《道乡先生文集》卷二七)说:"昔司马子长、杜子美皆放浪沅湘、窥九疑、登衡山,以搜抉天地之秘,然后发愤一鸣,声落万古,儒家仰之,几不减六经。"南北宋之际的张戒在《岁寒堂诗话》卷上中说:"至于杜子美,则又不然。气吞曹刘,固无与为敌。如放归鄜州,而云'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新婚戍边,而云:'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壮游》云:'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洗兵马》云:'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凡此皆微而婉,正而有礼,孔子所谓'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者。如'刺规多谏诤,端拱自光辉。俭约前王礼,风流后代希。''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乃圣贤法言,非特诗人而已。"又说:"然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起敬,《诗序》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者也。"稍晚于杨万里的敖陶孙则在《臞翁诗评》中说:"独唐杜工部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拟议。"曾噩亦在《九家集注杜诗序》中说:"独少陵巨编,至今数百年,乡校家塾,龆总之童,琅琅成诵,殆与《孝经》、《论语》、《孟子》并行。"这些推崇杜甫或杜诗的话着眼点并不相同,但都含有视杜甫为诗国圣人之意。到了明末,终生研杜的王嗣奭遂正式称杜甫为"诗圣",他在《梦杜少陵作》诗中说:"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又在《浣花草堂二首》之二中说:"诗圣神交盖有年"。(二诗均见《杜诗详注》附编)
上述三种称号,尤其是后两种,可说是古代诗歌史上至高无上的称誉。
杜甫戴上这两顶神圣的桂冠,历时千年而不被认为僭越,可见他在古代诗歌史上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① 如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四,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一等。
那么,这位"集大成"的"诗圣"是怎样产生的呢?就象传说中的古代圣人都具有一番神奇的来历一样,相传社甫也是来历不凡。五代人冯贽《云仙杂记》卷一《文星典吏》条云:杜子美十余岁,梦人令采文于康水。觉而问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征求之。见鹅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吏,天使汝下谪,为唐世文章海。九云诰已降,可于豆垅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诗王本在陈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后因佩入葱市,归而飞火满室,有声曰:"邂逅秽吾,令汝文而不贵。"这个神话当然不能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认为,即使象社甫这样一位无与伦比的伟大诗人,他的产生也是可以用事实来说明的。当然,产生"诗圣"的条件决不是单一的、平常的。从多方面探索产生"诗圣"杜甫的条件,将是本章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