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到过革命圣地、参加过革命的胡秉宸等同革命呀!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因为胡秉宸对“那些王八蛋宗派主义分子,都是大地主出身的官僚和职业官僚”的一通臭骂,就把胡秉宸当做“大地主出身的官僚和职业官僚”里的另类!
如此说来,胡秉宸与“那些王八蛋宗派主义分子”的矛盾,到底是出于公心还是私人成见?
如此说栗,他过去对白帆的编派,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反过来说,胡秉宸又错在哪里?
先不说半途而废的李鸿章,就是改良先驱康有为、梁启超,归根结底不过一个洋务派。还有那些喝了几年洋墨水,荣归故里经营起指点江山大业的人们,本以为与当地土特产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最终还不是假洋鬼子-个!
“李鸿章”不是早就启示人们:中国人只善改良,不善革命,即便动了真刀真枪,接下来还是改良。
改良又有什么不好?非得极端吗?
既然胡秉宸早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他的理想不过是老家那幅“立德,立功,立言”的中堂,他的痛苦、失落、绝望,也只能在这个层面上展开。哪怕与吴为的关系,也无不带着这样的烙印。胡秉宸是不甘沉寂的,还是一个政治人,难免对潮流有着特别的癖好。退出政治舞台后,进入与吴为的情爱。这一爱情,不但对他那个阶层是“新生事物”,由于他和呆为的背景,也成为当时社会一个小小的“新浪潮”。胡秉宸自然将这场恋爱上升到政治高度,将单纯的男欢女爱对进许多社会内涵,在不知日后还有机会做红色资本家的情况下,把它看做是“成就此生”的最后一招棋,多次表示要以此惊世骇俗,再度领导一次新潮流。所以不能把吴为功成名就之后,胡秉宸才正儿八经追求她仅仅看做是虚荣,还有如此顺理成章的基础。没想到这一壮举,几年后就失去轰动效应,陷人沉寂。
更没有估计到他已经下车而吴为还在车上,他跑不动了而吴为还在飞跑,吴为不正常而他很正常这个差距。
吴为的地位、声誉,把已然退出舞台中央的胡秉宸又逼到了墙角。辉煌一生而又不甘沉寂的胡秉宸,失去了奋起直追的机会,只得面对传统,平衡男女关系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