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头脑煞灵。你做到哪个份上,我自然也回报到哪个份上,这点你还不清爽?听说吴茶清也在打你们这家茶楼的主意,他是想要物归原主了!"
"哦,这倒我真没听见过。"吴升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犹疑了一下,牛皮阿毛就大笑起来,"你和茶清是老乡,安徽会馆里常常见面的,当我不晓得?我跟你说你嫩着呢,两头讨好,两头伸巴掌,小心两头脱空。"
阿毛到楼上去听赵四公子讲时事去了,他并不把吴升放在眼里。
那些日子,杭天醉在家里坐不住,动不动就往外跑,林藕初命撮着死盯着他。这位郊区翁家山茶农出身的伙计年过三十,娶妻生子,不知秦汉,无论魏晋。义和团造反了吗?造反吧,八国联军打进紫禁城了吗?打吧,老佛爷逃了吗?逃吧,明年的茶叶要歉收了吗?嗅,撮着就会从他那张夜里当床板的柜面上一跃而起——匆来事、勿来事。见少爷这样无心读书,到处乱跑,甚为担心,便说:"少爷你不是上了求是书院吗?太太说了,那就是考上状元了,出来抵上一个县官的呢。"
"这算个什么。寄客兄都退了学,每日在白云庵里习武练功,他父亲原来指望他继承家风,悬壶济世,现在,算是逐出家门了。"天醉叹口气,倒在身旁那张美人榻L,"人人都骂他不肖子孙,自甘堕落。我看他倒是个有志气的,敢作敢当,不怕冒天下之大不。"
撮着问了一会,说:"人各有志嘛!"
杭天醉一下子从榻上跳了起来:"还是我们撮着,算个英雄知己。寄客家世代名医,到他手里,尚可弃之如敝展。我却不行,这个家,这个茶庄,哪里容得了我动弹半步?唉唉,苦闷啊苦闷啊,弄得我都要发疯了。"
撮着便很认真地说:"少爷,不是我多嘴,你这个疯病真的是要好好治一治的。你是四代的单传,哪里好跟人家赵公子比?赵公子家有兄弟四五个呢!莫要说去白云庵,哪怕去月亮,有谁管得了?你却是不一样的,你走到哪里,肩膀上都扛着一个忘忧茶庄呢。"
一听这话,天醉就开始跺脚发起魔症来了:"还不给我闭上嘴巴出去,连你也这样教训起我来。我偏就是想上月亮看看娘娥的模样,你们又想怎的?整天茶庄茶庄的,莫非想拿茶庄逼死我不成?!"说罢,便把桌上那些文房四宝呼啦啦一推,那副精致的鼻翼神经质地抽动了一下,便抽身往外走,走了几步又回来,往抽屉里翻银两。撮着看着他的少爷,知道他又要甩开他跑出去闲逛了,这哪里还像个读书人,像个少东家啊!
那段时间,赵寄客最露辩机,牛皮阿毛便成了他的陪衬。
"据我看来,眼下朝廷是分成了三股势力。"赵寄客当仁不让地捧着天醉给他送上来的那把方壶,里面热腾腾的龙井茶,一大群男人,或倚或坐,都等着听他的高论。那些平日里唱堂会的艺人,此刻都让了主角的地位,反倒成了观众。
"一派,主张重用义和团,扶清灭洋,以端王载调、大学士刚毅、大学士徐桐、尚书崇绩、戴勋、徐承径为主;一派主张剿办义和团,以吏部侍郎许景澄、大常寺卿袁貂、内阁学士联元——还有,便是我们杭州人户部尚书王文韶为主了。在这样两派之间的中立者,便自然形成了第三派。"
趁赵寄客喝一口茶的同时,牛皮阿毛插嘴说:"听说义和团有一个口号,要取得一龙二虎的头,来祭洪钩老祖和梨山老母呢!"
"此话怎讲?"一个名叫周至德的城守都司问。
"一龙,是指光绪。二虎,一只是李鸿章,另一只,便是王文韶了。"
杭天醉也插嘴道:"这个王文韶,真是命大。听说他在朝廷中以头叩地有声,陈辞说:中国自甲午以后,兵单财尽,今遍与各国启衅,众寡强弱,显然不作,将何以善其后,愿大后三思。"
"那太后又如何说?"另有一个岁贡叫崔大谋的,也急急问道。
牛皮阿毛又插嘴:"太后倒不开口,站在太后后面的端正载确却说——杀此老奴。"
周至德一拍桌子,说:"该杀!该杀!丢死杭州人的脸面。"
"为洋人谋,还当开除杭州人的族籍,方才解恨呢!"那个叫崔大谋的,也接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