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揭——即揭帖,奏本的一种。
②中外人情——朝中朝外的人情,此处实际上指杨嗣昌(朝中)和高起潜(朝外)。
──────────────
“可是,纵然公不惜死于沙场,与国何益?”
“但求问心无愧,不负皇上足矣。”
卢象升的心里充满了悲愤和灰暗情绪,竭力不让热泪从眼角滚落。他背过烛光,又来回踱了起来。杨廷麟在小桌上猛捶一拳,大声说:
“难道国家要亡在这班人的手里不成?我不信……”
卢象升陡地转过脸来,向杨廷麟摆了一下脑袋,不让他说下去。在这刹那间,东厂侦事人李奇的影子浮上了他的心头,他不替自己担心,而是担心他的朋友会说出一些不满朝廷的话,被什么人添枝加叶,报迸京城。他向杨廷麟的面前走了一步,说:
“伯祥兄,我想拜托你去保定一行,如何?”
“当然乐于效命。不过,你是要我去向绵竹作秦庭之哭么?我看未必能得到他的接济。”
“尽人事以听天命吧。你在京中同他还有些来往,把军中的困难情形向他陈明,也许会打动他的心。我说过这是下策,但目前只有这一条路子。”
“何时动身?”
“事已万分急迫,愈早动身愈好。你这几天十分辛苦,今夜休息一宿,明日五更动身如何?”
杨廷麟想了一下,说:“既然军情如此紧急,我今夜就动身吧。请赶快写手书一封,由我面呈绵竹,再以言词动之。”
“你还是睡一晚上。”
“不,事不宜迟,说去就去。”
“这你就太辛苦了!”卢象升拱拱手,表示他的感激。
约摸三更时候,杨廷麟拿着卢象升的手书,带着他的一个家人和卢象升拨给他的四名可靠士兵出发了。卢象升把他送出营外,握着手互嘱珍重。杨廷麟策马走了几步,感到很不放心,又勒转马头,丁宁说:
“公一身系国家安危,千万勿作孤注一掷。畿南为我公旧治①,民心可用,务望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