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进校时穿着老乡长的那套旧西装为什么在你身上日复一日、一年四季地不换?
——那长如京沪铁路线的哥德巴赫猜想运算纸为什么是你从垃圾专业户手中苦苦乞求而 得的“回收废品”呢?
还有,你完全有能力去超越比尔·盖茨的软件,可却为了下一顿饭卡上能保证买得上一 盘菜而奔跑一整天去分发那几十斤重的小广告?
还有,你的聪明与智慧足可以让100个“老板”明白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可却不 得不在课余间的那几十分钟蹲在圆明园的出口处为一个愿给2元钱的白痴擦皮鞋?
还有……
——学生工作部专管贫困生事务的吴雅茹老师,拿出很多很多这方面的材料与例子。
“我们清华现在的注册本科生达12000多人,这在国际上的一流大学中也是大学校了, 可我们也有另一个大数字,那就是1200多人的贫困生!”这位性情如同个好大姐的老师, 一脸倦意地打开柜子,“你看看,这么多贫困生材料,就我一个人具体管,光翻一遍他们的 东西就得几个钟头。可贫困生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形的,也许今天某同学还是好 好的,明天他家里可能就大难临头。我们学生工作部就得随时要掌握情况,及时收集必要的 材料,那样才能有效地替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编制起来就是一支不小的军队呀!”这样的一个事实竟然存在 于堂堂清华园里,让人难以所料。
“可惜的是这支不小的‘贫困大军’散落在我们清华园的浩浩万人之中,所以我们不得 不甚至动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追踪和管理。”吴老师介绍说,他们清华在每年新生 录取时都要向每个新生家庭随入学通知书一起发出一张《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在新生到 校后又有各院、系根据学生自报与组织调查的结果,再统一汇总到学生工作部,然后进入清 华贫困生数据库。在进行这一程序后工作并没有完,为了保证那些真正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救 助,学生工作部与学校伙食单位紧密合作,因为在学生的饭卡上出现的“晴雨表”最能说明 其在校的经济与生活状况。一个学生连续一段时间的低水平生活消费,正常情况下可以说明 他是个贫困生。一个学生的生活消费超低水平,他就很有可能是个特困生或家庭出现了什么 问题。而这些仅仅是电脑里的显示,真正的情况就必须逐个地去探访调查。也许有人很直率 地向你讲明,也许有人确实很有问题可他也不承认自己是贫困生,也许他的饭卡上是很低消 费但却在平时讲究穿着、大手大脚……
“我们学生部的工作就是使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与实际相符,不让该帮助的每一个贫困生 从我们的视野里漏掉,也不让不该济困的人遛进贫困生的行列。而这仅仅是学校开展解决贫 困生工作的序幕,真正有难度的工作还在后头。”吴雅茹老师期望我明白这样一层事实,那 就是:能在学生工作部里看得到的有关贫困生的那些“特殊档案”,仅是表象,真正的贫困 生问题还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还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还在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她的话, 我似乎领会,又似乎领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