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文学经典 » 当代小说 » 落泪是金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算就好… ”奶奶一听这,就放心地继续干她手上的活。李骏则长长地叹着气,两眼无 神地落在这间伴他度过了20年的小屋。这是他和父母及奶奶4口人长年居住的家——一间 不足15平米的小屋。因为拥挤不堪,从中学起的6年里,李骏便住在用一块木板架起的 “小楼”上。那是一块上不能伸头、下不能蹬腿的蜗牛地——李骏这么称自己的天地。但就 在这块小蜗牛天地里,李骏默默苦学,先后拿下了16项(次)全国、全省的数理化竞赛 奖,成了班上年年优秀的好学生。李骏知道自己家贫寒,所以他从不嫌弃自己家里的每一块 地方尤其是那小阁楼,只是如今想到自己无力去上大学而觉得有愧于为他学习作出了那么多 贡献的一板一凳… 

李骏的父亲李立林是下乡知青,回城时,小李骏才6个月。母亲蔡苹虽然解决了户口, 但一直没工作,且有先天性残疾。全家的经济来源只有靠在锅厂工作的父亲那几百元的微薄 工资。李骏的父亲后来因腰椎盘突出而长期请病假,工资就更少了。3年前锅厂又因效益不 好,基本停发了李骏父亲的工资。打那以后,全家人就靠上街卖报纸为生。李骏懂事,虽说 他生长在这么困难的家庭里,但他从不自卑,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为 了帮助父亲分忧解愁,他用稚嫩的双肩分担家里的重负。

放学回家,他帮奶奶洗菜做饭,吃完饭后又上街替换卖报的母亲。别人家的小孩子,逢 年过节又是玩来又是吃,他李骏就一整天一整天地跟着父母在大街上卖报吆喝。就是在高考 前3天,李骏还在帮着母亲卖报。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参加高考的3天里,李骏天天还 要抽时间替换母亲回家吃饭。

然而现实对这位勤奋而贫苦的“状元”太不公平了。他接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没 来得及高兴一下,即被上面的4000元学费和未知数的生活费给惊呆了。哪来那么大的一笔 呀?父母栉风沐雨、起早摸黑一个月也就是三四百块钱,仅维持全家4口的生活就已经极其 艰难。李骏学的是理科,他对自己家眼前的景况和一旦上大学后的这两笔帐太清楚了,所以 从接到入学通知书那阵起,他的“状元”之喜,早已烟消云散。

当那些比他成绩差一大截、录取学校也非重点的“准大学生”,一个个喜气洋洋地串门 走客、设宴阔请时,李骏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照常跟着他的妈妈在大街上卖报吆喝。倒 是一些好心人却在为他悄悄做着事… 不几日,《盐阜大众报》记者将他因家庭经济困难无 法进复旦大学的事刊登在报纸上。一时间,引起盐城人民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一位在盐城 工作的复旦校友给母校领导反映了李骏的情况。

李骏的命运一下发生了巨变。

“你是李骏吗?我是复旦大学学工部应岳林老师啊,你的情况我们学校已经知道了。校 领导非常重视,让我转告你三点:只要你努力学习,我们复旦不会让经济困难的学生辍学 的;二是我们有减免学费的政策,你的情况我们核实后一定会妥善解决好的;最后我们学工 部已经为你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其它事你来了再说。记住:一定要来报到… ”9月13 日,李骏突然接到这一令他喜出望外的电话。虽然当时他心里仍没底,但第二天他还是简单 收拾了一下行李后,直奔上海。

15日早晨刚到7点,复旦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应岳林家的电话便已经响起:“什么?你 是李骏同学呀!好好,你在校门口等着,我马上就去!”

之后的几个小时里,李骏就像是在做梦:他先被领到学工部新生报到处报到,然后又在 应老师的协助下把宿舍安顿就绪,中午前他刚到校门口品味一下自己是否真的进了“复 旦”,即被几位记者团团围住,请他讲讲作为一个新大学生对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的感 想。

“我……我要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为新世纪祖国建设而读书!”

第 20/156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