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究动物身体特征及生活习性可以使你避免许多错误。诱饵和设置位点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尝试,要耐心等待,给陷阱以时间。猎物初次遇到新鲜事物会很狐疑,慢慢便会逐渐接受——这时也就更容易上当了。
即便是在行走途中,设置一些简便的过夜陷阱也可能会有收获。如果准备在某地露营较长时间,那么就可以很好地策划和设置了。陷阱设置得越是适当,数量越多,成功的几率也越高。
尽可能设置大范围且能控制的陷阱线,早晚各检查一次,收集猎物后重新布置好。必要时要加以修复,重复不起作用的可以移往别处。为了提高效率,设置陷阱时必须考虑有足够的反应灵敏性,使得“弹无虚发”。一次成功可能是好几次失败的结果——没必要因此而失望。如果陷阱虽没被触动,诱饵却已不见,这可能是由于诱饵没放准位置,或者是由于触动机制不灵,重新设置时这两方面都应考虑。
在进行规律性查看过程中,你可以同时巡查该地区,留意各种蛛丝马迹,扩充或修正已有的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同时也可搜集植物及其他有用资源,使以后采集时心理有所准备。
诱饵会有助于引诱猎物,在求生环境下食物可能已很短缺,但考虑到会有猎物上钩,小小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它会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4 、1 地点选择 查找猎物的踪迹,奔跑时留下的足印可能是它们从巢穴至饮水或进食处经过的路线。沿着这条路线找到任何自然形成的隘道——动物必须经过的位置——设置落石阱。猎物穿过障碍物之下的通道,也是布置陷阱的好地方。
陷阱设置别太靠近猎物的巢穴,这里常是它们静伏聆听及嗅探气息之地,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狐疑,从而静伏不动,或改变行走路线。也不要把陷阱设置在动物饮水之处,这里它也会很警觉,稍有异常就会引起注意。
如果将陷阱设置在动物自然通过之地,也许它们会避开并改变行动路线。但在惊慌失措时,动物会慌不择路,本能地选择最短的捷径逃跑,这常是那些很明显也很粗劣的陷阱也能时常成功的原因。受到惊吓的兔子很容易就会落入陷阱。
4 、2 陷阱的设置 设置简单的陷阱需要绳子或金属线。金属线可以很容易保持绳索的张开状态。救生马口铁罐上的金属线就足够理想了。更复杂的装备也不过增添一把利刃而已——用来加工必需的木块。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木材要选择弹性强而且坚韧耐用的。不要选择枯死树木。榛木易于弯曲,富有弹性且很有力量,是很理想的首选材料。
4 、3 陷阱的类型 陷阱设计师们会列出以下材料:轧刀,扼绳,吊架,缠网,落石,圈套等。利用弹性幼树设计的吊架可以把上当猎物吊在空中。幼树越高,承受力越强,就越有效。有些陷阱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