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资源 » 人文资讯 » 诸葛亮的十堂哲学课
跳转 放大 缩小 全屏 朗读 设置
考试揭晓,诸葛亮竟以最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
他在《诫外生书》中曾写道:“志当存高远,慕先贤”。这句话恰是他青少年时期的自我写照。年方20的诸葛亮,最景仰的先贤是帮助齐桓公推行法治、开发经济、“尊王攘夷”、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和联合秦楚三晋为燕昭王攻下齐国70余城的燕国上将军乐毅,并不畏时人的鄙视嘲笑,“自比于管仲、乐毅”。由于少年诸葛亮有慕效先贤的高远志向,因此他的治学态度就不同于常人。当时,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本末不分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以便捞个一官半职;而诸葛亮读书却是务大略,去细碎,追本源,忌庸俗,从年轻时就培养了自己以经世济民为己任的高尚气质。
二是博览群书,藏器待用。少年诸葛亮对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十分酷爱,从天文地理到历史法典,从图阵兵法到诗文书论,从哲理算术到机械制作,从经济食货到抚乱安民之道,他都无不广泛阅读,潜心研究,做到了博采众长,融集一体,贮才于身,待时而用。一旦形势需要他并赋予他施展才能的机会时,他能立刻把积累于身的才学化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立法施度、整饬内政、开发生产、开发边疆、文武兼治、立国安邦的才干,并创出了非凡的功业。如他写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成为了历代传颂的文学名著,他所著述的《兵要》、《将苑》、《便宜十六策》,被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广为精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赤壁之战时,他才27岁。由于他成功地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蜀抗魏,并帮助周瑜出谋划策,才使得孙权刘备打赢了赤壁之战,大破魏兵,促成了鼎足三分天下的局势。
三是躬耕田亩,心怀天下。25岁以前,诸葛亮曾躬耕南阳。但年轻的诸葛亮并未因位卑而消沉,相反的,这段田垄布衣生活,倒养成了他坚强毅力和紧张简朴的生活习惯,并一边耕作,一边读书,一边体察民情,根据客观世态洞察天下,审时度势。也正因为这样,当刘备三顾茅庐时,年仅26岁的诸葛亮就能了如指掌地指点江山,纵谈天下大事,为刘备提出了以荆益二州为根据地,东联孙权,共拒曹操,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北取秦川等一系列复兴汉室的精辟韬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隆中对》。
听了诸葛亮的叙述,诸葛方对爸爸佩服得五体投地。他问:“怎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呢?”
诸葛亮回答道:“当然是制定适宜的目标!”


第一课 志向远大有理想把自己和94个失败者区别开来

诸葛亮说:“不是每个年轻人都重视制定人生的目标,这是正常的,在世界各国都有这种‘通病’。一个著名的研究成功的机构,曾经长期追踪100个年轻人,直到他们年满65岁。结果发现:只有一个人很富有,其中有5个人有经济保障,剩下94人情况不太好,可算是失败者。这94个人之所以晚年拮据,并非年轻时努力不够,主要因为没有选定清晰的目标。你是我的儿子,应该有能力把自己和94个失败者区别开来。”
诸葛方笑了。
诸葛亮问:“那么什么是目标呢?你知道吗?”
诸葛方说:“目标就是理想。”
看着爸爸不置可否,他又说:“目标就是想要得到的东西。”
诸葛亮没有表态,诸葛方又说:“目标就是你想到的地方。”
诸葛亮还是没有反应。诸葛方想了想又说:“目标就是target,是一个靶子。”
诸葛亮似乎始终没有满意,诸葛方又说出了“目标就是航向。”“目标就是目的和标准。”
……等120多种答案。
“好了,”诸葛亮摆了摆手,打断儿子,“对于目标,有多种理解,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并不算错,但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点:我这里所说的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靶子,或者英文里的target,它实际上是分目标的简称,相当于英文里的goal,是指通过斗争和忍受艰难困苦才能取得的东西。”
第 2/114 页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添加书签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