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只剩一半,现在,他可以轻易绕过它,到另外一边去,可是,园内亭子已经褪色,花木早已荒芜。
四海大叫一声,跑回家去。
他抓住弟弟问:“包家怎样了?”
他弟弟吃一惊,“包家,什么包家?”
“河西边的包家。”。
“呵,他们,早分了家了,子孙跑到上海去做生意,大屋空下来,有一夜一场怪火,烧到天亮……多年前的事了,问来作甚?”
“有没有出人命?”
“大屋早已空置,无人受伤,火灾后有人偷偷去把砖地板一块块挖起,哎呀,地下都是融了的锡,足足几寸厚,原来包家最多锡器,那些人发了一注小财。
四海茫然坐下,那高不可攀的包家,怎么会有今日。
“讲起来”让我想,呵,对,包家儿子做生意不算十分得法--”
四海又问:“他们家大小姐翠仙呢?”
大弟诧异,“你怎么知道包家大小姐叫翠仙?我从来没听说过。”这里边有什么文章?
四海沉默。
大弟也静下来,过一会儿,只搭讪讲些不相干的事:“现在上海比起外国,一点不差,也有汽车、电影、无线电,不过人实在大多,地方实在太乱……钟家你还记得吗,外国打仗,他们做了罐头运出去卖,据说鸡蛋黄销路最好……”
兄弟闲谈了一个下午,乐也融融。
傍晚翠仙回来,问四海:“朋友见着没有?”
“没见到,”四海无限惆怅,“这辈子大抵都见不到了。”
“你这辈子还早着呢,”翠仙说,“况且,你这样牵记他,比见到还好。”
在四海记忆中,包翠仙永远是个小姑娘,其实算实际年龄,她比他还要大两岁。
半晌他问妻子:“对上海印象如何?”